“你了解家庭教育促进法吗?”
“居家学习,你和孩子如何相处?”
“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
5月12日晚7点,我校三个校区的家长们一起静心聆听了由区教育局、区妇女联合会主办的家庭教育云端圆桌讲座。
讲座中,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王利刚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心理咨询师王佳老师围绕家庭教育促进法,通过案例分析,明确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家长要加强学习,了解孩子的特点,抓住教育的时机,学会蹲下来听孩子讲话,站起来要做孩子的榜样,行知合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温柔的港湾,是成长的摇篮。家长作为家庭的领航员,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营造家庭的好氛围,尊重差异,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多鼓励孩子努力的过程,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附家长感言:
三1王丹宸家长: 听了讲座觉得受益匪浅。我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去,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非常多的好处。还应该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三3 李睿博家长:家长要注重和珍惜疫情期间的“陪伴教育”。以身作则,可以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同观影等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提升“陪伴教育”的质量,在过程中既会形成强有力的亲子纽带。又可以做到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与“孩”俱进。
三4蒋媛缘家长:衡量一个孩子的品质绝不仅仅是对于学习成绩方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以及身体素质。要杜绝只让孩子注重于学习,否则会剥夺孩子发展的多个通道,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够全方面地发展,通过适量的劳动教育,比如如何做家务,如何做饭,以及如何养宠物,使孩子参与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能够多维地成长。
三5耿婉窈家长:家庭是⼈⽣的第⼀所学校,家长是孩⼦的第⼀任⽼师。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道德修养,这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一切基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注重对孩子文化修养的培养,增强文化自信。优秀的⽗母不在于学历的⾼低⽂化程度多少,而是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以⾝作则也是责任,履⾏⽗母的责任就是对孩⼦负责。
三6孙煦妍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的成⻓性格和习惯养成至关重要。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把握好尊重、信任、鼓励、批评的尺度。学会换位思维,尊重、信任孩子,多了解她,以心换心,用信任赢得她的信任。日常生活中通过细心观察自家孩子,她是属于什么性格,从她的习惯、脾性入手,倾心交谈、耐心帮助等方式多了解她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不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每当遇到因难,多鼓励安慰,帮她找回自信。以恰当的方式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给她一个有张有弛相对自由的成长空间。
三7马雨沐家长:通过聆听讲座,深刻感受到家庭教育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在宅家上网课近两个月的时间,如何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孩子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良好发展,家长在不断让孩子学会心理调适的同时,更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孩子的情绪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要用自己积极的观念和情绪去影响孩子,做到言传身教,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8李珮灵家长: 本次讲座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的理念让我深有感悟。回想一下,当孩子遇到简单的题不会做或者做错时,我会忍不住呵斥她。当孩子和我分享学校的事或者她的一些想法时,我会不经意地打断她,这其实就是不平等,不尊重。换位思考一下,她才开始学习这些知识,当她和我们分享学校的趣事时,我们应该认真聆听。我们都非常赞同言传身教的说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一言一行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应从自身做起,放下手机,多花时间陪孩子参加体育运动、阅读书籍、学习生活技能、了解新闻时事,陪孩子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家长可以见证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引导并倾听他们的想法,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三9邵宇航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家长要放下手机,用心的陪伴孩子,多沟通,多关注孩子的情绪。才能懂得他言行举止背后的内心需求。对于我家的娃,就是外表开朗,内心是很“玻璃心”的。虽然我要顺从孩子的本心,但是我要正确的去引导他,对他多赞赏,多鼓励,让他增强自信心,慢慢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与进步。
四1杨晟辰家长:《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典核心依法带娃,保证孩子的娱乐圈休息圈不要过度激娃,促进家庭培养孩子生活技能,促进学校教授知识技能。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孩子早已不是解决物质生活这么简单,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学习起着关键作用。
四2 薛梓涵家长: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感到作为家长责任之重大。老师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这次上海的疫情让孩子们在家待了近2个月的居家学习,适应不了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居家学习其实是让孩子获得了一个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要调试好自己的心理,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才能有一个平和的孩子。
四3姚澈家长:听了王利刚博士的直播,我注意到里面提到家务劳动对孩子的重要性,觉得王利刚博士说的非常正确。家务劳动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从孩子上小学起就锻炼他洗袜子和内衣,他也做得很好,在参加国旗护卫队为期5天培训过程中,就起到了作用,离开了父母,也能独立洗干净自己的衣服,不用带5套换洗衣服。家务劳动能让孩子体会父母做家务的辛苦,能更加融入这个家里面,能拉近亲子关系,让孩子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反而会促进孩子的学习。
四4沈星泽家长:让孩子“自己来”,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能力。家庭教育一定是多样性多元化的。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勤劳的品德,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职责感,自信心等良好素质。参与家庭劳动,体会劳动的辛劳,才能够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与生活建立良好的连接。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成就感,这样也会越来越热爱生活,身心都会很健康。
四5 陆景滟家长:聆听《家庭教育促进法》直播课时,孩子正在我的身后,跃跃欲试给我编头发,她说这是她新学会的。本来我想直接拒绝她,生硬地让她走开。但专家的观点,让我的心理有了转变。专家说,家长要会接纳,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心理状态但不等于接纳孩子所有的行为,该引导的地方要引导。于是,我调试了情绪,接纳了孩子想要尝试,获得成就感的心态,对她说:“妈妈很愿意成为你的模特,但等老师说再见后给我编头发,好吗?”孩子一口答应了。教养孩子的路很长,家长要边学边实践,陪着孩子慢慢走。
四6常云天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懂礼貌,遵守各种行为规范,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经常带孩子多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多带他外出增长见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一些好习惯。对孩子教育上要有耐心,不能粗暴对待,同时也了解到孩子不听话也是有原因的。要耐心听他们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找对正确的解决办法。
同时我也了解到运动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生活中不能单纯的要求高分,而忽视孩子自己的个性,爱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与不同的人的相处,培养他的独立交往能力,竞争意识和与人合作精神。
四7陈诺钘家长:随着孩子的年龄不断地增长,孩子的心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蹲下来,好好听;站起来,立榜样”这句话总结的非常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每天高质量的陪伴、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更是培养亲子之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相互信任之下多沟通,亲子之间的交流才会更加顺畅,为长大以后的叛逆期提供优质的解决方式。
四8王雨辰家长:2个小时的讲座让我受益非浅,意识到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理念,在相互理解和尊重中,才能让孩子参与到生活中来。要让孩子多维发展来提高自身素养。说到家长的情绪控制,的确是大多数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家长的情绪稳定,有质量的陪伴,才能促进孩子的个体发育。
四9戴俊熠家长:今晚听了王利刚专家的育儿“大法”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家促法让我们每位家长要“依法带娃”,“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不要让“望子成龙”的心理变成孩子的压力,要相信自己孩子,您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果。王博士一句“蹲下来听孩子好好说话,站起来给孩子做榜样!”总结了家长育儿的精华。孩子的成长路上需要您的陪伴。
四10潘赵鑫家长:现在孩子读书,学习的压力日益增大,最近居家学习,容易受干扰,我们要安排舒适环境。有效陪同在孩子旁边静静地看书,一起讨论学习方面的问题。能和孩子共同交流成长当中困惑。珍惜和孩子的时间。 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思考问题,体会孩子的感受与难处,有事他想自己独立做点事,可没经验,开始做时就是四不像,我尽量陪同着,指导着,知道下一次一定会比这次好,平时不拿他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用他今天的努力和昨天的不足比,遇到困难多鼓励安慰,帮他找回自信。
四11徐奕漪家长: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倾听,变“居高临下”为“平等对话”,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要学会放手,变“我认为”为“你觉得”,赋予孩子更多的选择;要学会欣赏,变“唯分数”为“多广博”,赋予孩子更多的创造;要学会表达,变“遮遮掩掩”为“大方示爱”,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相信通过家长的点滴努力,一定能让那棵幼苗,有一天成长为能替人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撰稿--王海英
审核--王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