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
学校简介
学校规章制度
督导动态
督导公示
工会之窗
教师特长
文明修身
自主发展
校园文化
对外交流
家长学校
规章制度
社会实践
理想信念
总结规划
心理辅导
教学计划
强化思想教育 培养时代新人
加强班子建设 落实主体责任
深化队伍建设 提升职业素养
优化校园环境 校社共建共享
丰富校园环境 校社共建共享
健全阵地管理 拓展育人空间
特色指标
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计划
上海市文明校园社会责任报告
文明创建2017年之前
新闻
校友会
活动
记忆
人物
服务
捐款
语文时评
语言文字工作
政策法规
校内电话
作息时间
思想建设
政治建设
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
2017年以前党建园地
纪律建设
信息公布
学籍管理
评选表彰
后勤管理
党政办
工会
政教
教科研
教导
团委
光启
华三教育集团
华三书院
学校概览
计划总结
学校业务
其他
在线服务
信息公开相关规定
政府信息公开栏目链接
网站链接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为思维而教》读后感
来源:原创 作者:张艳   作者:   发表时间:2016-12-23 08:55    浏览次数:1850

学期临近结束,学校邀请华师大顾问对本学期教学指导做一总结。历史组组长余兆木老师会后向本组教师传达了会议精神,特别指出各科顾问一致强调在教学中突出思维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历史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以此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我已习惯了实质教育,在教学中独占话语权,在教学实践中侧重知识的梳理。顾问提出的要求,让我不禁思考,思维是否可教以及如何像传授知识一样教会学生思考。暑假中我认真拜读华师大教授郅庭瑾的著作《为思维而教》,通过阅读此书,我心中的疑惑逐一得到解答。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就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在苏格拉底看来,人之所以为人,不仅仅因为他有感觉和欲望,更重要的在于人有灵魂、有思想。简而言之,人之所谓人,是因为人能思维。对于什么是思维,不同学科对思维的定义及侧重点是不同的。教育学领域对思维的定义是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智力活动,接近通常所谓的“思考”。

对于思维是否可教,教育在人思维能力的发展中到底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教育界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作者在书中驳斥了否定观点,赞同思维是可教的,并就这一观点展开了论述。郅庭瑾教授将教思维与教知识进行了联系和比较,进而发现思维的获得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自己在经验中摸索、体悟和积累,依靠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将这种摸索和体悟所得内化,从而掌握应该怎样思维。反观知识的获得又何尝不需要经由学生自我的理解、体悟和摸索呢?思维的获得与知识的获得有共通之处,既然知识是可教的,思维自然也是可教的。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打造充满智慧的课堂,作者在总结国内外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教育实情提出独特的见解。首先,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需要教师由独白式讲授走向对话式教学,最后走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成为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发现的过程。其次,就发展思维的课程而言,走向发现或探究的教学既可以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进行,也可以开辟专门的思维课程。第三,教会学生思维的前提是教师自己首先成为一个会思维的人。不少教师不知不觉得处于习惯性思维中,习惯性思维以观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师的头脑中,以无意识的方式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日常教学实践。教师如不对潜意识中的教育观念做出有教育意义的反省,教师只能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习惯中止步不前。因此,教师的思维必须发生改变,从经验性思维走向反思性思维并转化为日常的“反思性教学”。

通读《为思维而教》,萦绕于心头的疑惑与不解如乌云般散去,思维不但可教且有相应的教学策略,但是思维教学可以在各学科中开展吗?教育学家杜威曾说:“思维是特定的,而任何学科都可以是理智的”,这是杜威对思维与学科的一个明确表述。每一门学科课程,都可以采用某种恰当的方式,有效的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目标。如何在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破除对习惯性思维的迷信,从习惯性思维走向反思性思维。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自己意识到习惯性思维无法应用于所有情境时,教师才能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其次,赋予历史课以灵魂,提高课堂立意。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历史课应该是既富有趣味又饱含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在历史课堂中,本应营造思考、讨论的氛围,可是我往往担心时间不够,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

……

(如想阅读全文请与作者联系!)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015号

沪ICP备17057573号-1

校址: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东贤路69号   邮编:201514   总机:021-31115588   转各科室分机传真:021-31786799
校长信箱:yqgan65@hotmail.com   版权所有: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