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一点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柏晓鹏博士在四楼报告厅开启本期人文讲坛。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当语文遇到人工智能》。
计算机正在以令人惊奇的速度模仿人类语言,各类相关软件应运而生,如天猫精灵、Google翻译、九歌、微软小冰、 MasterGo 等。语音识别技术取代了速记员,机器翻译使初级翻译者失去工作机会,自动问答让24小时客服不再被需要,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写诗和作曲……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语言相关的工作逐渐被机器接手,那么语文学习的必要性在哪里呢?
在这个讲座中,柏博士凭着幽默和博学,向大家介绍一门语文和人工智能交叉的学科:计算语言学。首先,柏晓鹏博士向我们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语言熟练掌握和运用背后的机制。然后,他结合一项名为“作文自动评分”的研究工作来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对语言处理的适切性。
通过这次讲座,我们意识到:语文的学习,在这个时代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母语及其文化,可能是未来我们掌握人工智能和保持人性的关键渠道。人工智能能够更好地模仿,但是无法创造;有些技能计算机可能比人类掌握的更好,但是它无法理解其背后深层的含义。
讲座精彩纷呈,附上各班通联部采编的部分感言或许更能体现本次讲座的意义和价值。
也许你未曾在意,也可能你只是道听途说,但AI却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AI时代的来临已经注定,作为这个时代的我们,应该了解和注意些什么呢?柏老师的到来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疑惑。
两年前,阿尔法狗战胜人类棋王的光辉事迹仍历历在目。如今,AI的发展早已突破人们的想象,它们甚至可以批卷,可以识别人脸,更甚者,连我们管用的套路作文都马上要被识破。不知道你们是否看过《最强大脑》,“水哥”王昱珩,从同质同量同水源的520杯水中挑选出评审选中的水,并精细地说出水的角度旋转了15度,被称为“鬼才之眼”。然而就算是如此强大的他,也在AI的手上败下阵来,以此足以证明人工智能的来势汹汹。
然而随着AI的高速发展,事物总有两面性,霍金的预言和真实发生过的AI对话一度引起了一阵恐慌。柏老师当即揭穿了谣言,那场对话不过是两个AI用几种语言不断重复几句话罢了,而人工智能所有的行动都按照算法和程序,所以所谓的“造反”并不存在。而真正令人担忧的,则是人心,滥用带来的危害远比AI自我挑事可怕的多。
那么,说到底,难道和语文没就什么关系嘛!
非也!要知道,现在已有AI会作诗了。但就算如此,AI的弱点还是存在于语文和语言上。
要知道它遵循的是程序和算法,其实质并没有智商,不会思考,一切只是基于人们给予的数据库的扫描和学习。拼记忆和精确,那我们人类总归受限于生物的特点,但是我们人类有的是思维和语言,这是AI难以学会的东西。
而语文,恰好就是用来深化我们的思维深度和厚度。以此看来,如今的天下早已不是“数理化的世界”,学好语文同样非常重要,北京市提高高考语文分值也是不无道理的。
既然是这样,我们就需要以广博的学识来深化我们的思想,充实我们的心灵。做未来世界的掌控者,而不是淘汰者,做AI的主人,而不是受制于人工智能!
(高一(3)班通联部)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这是百度上对人工智能的定义,但我在听完了柏老师的讲座后,对它有了新的认识。
柏老师讲座的主题是人工智能与语文,刚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由得一愣,我从来都没有联想过这两样东西有什么关系。听完了讲座,我才知道我有多孤陋寡闻。人工智能在语文方面的应用早就开始了。
人工智能已经能够识别多种语言,并且这种技术已经被美国军方采用。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将逐渐应用于高考阅卷。最令我震惊的是人工智能居然能够自己写诗了!这不禁让我感到疑惑:既然人工智能这么能干,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语文呢?很快,柏老师就为我们做出了解答。其实人工智能还有很多不足,比如:他们无法理解那些有歧义的语句。就像“北京大学研究生”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就有不同的含义。但机器却无法判断这种语境,究其原因,是应用它们没有像人类那样的思想与情感。
所以在我看来,人类是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因为没有情感和思想的人工智能只能来辅助人类。
(高一(4)班通联部 )
周五,很荣幸听了一次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柏博士的名为《当人工智能遇上语文》的讲座。
人工智能之强大使人汗颜,遥想前几年阿尔法狗打败世界冠军李世石,连围棋这一被称作世界最需脑力的竞技都被人工智能所拿下,那么也不免让人开始深思,在未来的某一天是否真的会发生电影里面人类被统治的情节。回到语文,人工智能在语文方面的造诣也令人惊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工智能也能写出曼妙的诗句,所以便有人开始研究是否可以让人工智能来代替阅卷老师进行考试作文的阅卷。
但经过柏博士的讲座与同学们的课后讨论,我们觉得这在目前是不可实现的。没错,人工智能它写得出诗句,但是经过相关资料的翻阅,它们写出的诗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为什么?因为它们并不知道它们写了什么。换句话来说,人工智能只是通过强大的计算与记忆功能将数量巨大的诗句储存并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如:常用字等。然后便是模仿并开始不断的配凑、校对以及更改,由于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很快,所以很快便可以完成。于是乎,就在一瞬间,一首诗便大功告成。而至于它写了什么?who cares?反正它作为一个模式或是现象,它在短时间做到了人很难做的事。但是至于阅卷所需要的理解它并未有所涉足,毕竟这与它目前的模式是大相径庭的。
这次讲座为我们开阔了眼界,语文与人工智能似乎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领域竟然碰撞出如此迷人的火花。
( 高一(1)班通联部)
周五,我们在报告厅听了关于人工智能与语文学习的讲座。在讲座中,我了解到了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和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人工智能进行文本阅读时,同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下会有不同的解释。柏老师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来让同学们理解这些问题。我们还了解到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写诗、写作文,甚至在批改大多数得分在基准分上下的作文时效率和速度比人类要快很多,批改出的得分也和人类相近,这一点使我感到很震惊。我们之前一直以为,人工智能只会在数学物理等理科领域极大地被应用,替代掉很多理工科类的工作,然而现在就连写诗,写文章这种文科类的感性的工作人工智能也能胜任了,科技的发展真是太神奇了。
在讲座中,柏老师提到了在新时期我们学习语文不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学技巧,人工智能替代人这些语言处理的功能,但人的思维和情感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所以通过这次讲座,我明白了语文学习侧重点,而且,在以后的写作中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但即使如此,这些年来从Siri的笨拙,到现在OCR和语音识别技术的高准确率,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已经让我震惊。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现在这个社会,那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变。而且变化地太快了。我们只有勇于接受人工智能带来变化,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从容面对。
( 高一(2)班通联部)
听了柏博士的讲座,深受启发。
人工智能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它与语文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语文是口语与书面语的结合体,其中的核心,是表达。我们人类用语言来表达,而人工智能是用编程语言表达。
不可否认的是,AI确实在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走进了业界的真实世界,并且以商业的形式让人们见证了其真实价值。因其能深度学习和处在大数据的时代,AI的进步一次次刷新人们的世界观,下一次的变革可能便是人工智能的变革,从讲座中,我受到启示:与其被动地接受变革,不如用开放的心态,积极地面对未来。
讲座中谈到有高校研发的AI也会填词赋诗,这似乎表明了AI也有一套机器的表达能力,但相比起人类用语言表达,这不意味着AI和人一样有创造力,有意识,有情感,有思想,而语文学习需要我们积累,思想,情感,这是人工智能无法达到的境界。
因此,从这个讲座中,我了解到,尽管AI存在着许多未知性,但这就像人类站在一道刚刚开启的大门面前,门外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新世界,既流光溢彩又暗藏危机,我们会像勇敢者一样,脚踏实地,正视问题,大胆实践。因为大门后面,是人类真正的未来。
(高一(5)班 通联部)
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到底有多智能?人工智能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当今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一次次向“人工智能”提出疑问。而浅知AI的我们又岂能联想到其与语文这门学科知的关系呢?
经过柏老师幽默直观的讲解,让我们茅塞顿开。原来人工智能目前只是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这着实让我悬着的心放松了些许。钱理群教授曾说:“文学即人学。”计算机程序始终窥知人类的感触,毕竟人性中的感动和触动并不存在能编为程序的明确定义。
这也让我更加确信了雅斯贝尔斯之言:“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习与教育,是一种精神上的提升,而人工智能也不值得被一直依赖。愚以为,思想是人类的本能。在多元化的当下,我们尚且可以不约束思想的对错,但难免需要权衡想法的高低。恰巧语文学科肩负的任务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打开眼界和人生格局,甚至对老师,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境界高远的修炼,以一种温情的方式。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曾言:“人工智能并不可怕,怕的是人像机器一样思考。”我想,这也正是为何人们抨击泛泛而谈、光有华丽词藻却毫无深度内涵的“套路作文”。 愚以为,语文这门学科的意义更应在于培养审美能力,当我们随着一篇篇的诗词歌赋走近这些独特灵魂与人生时,当我们身临其境、随着人物或喜或悲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厚度也在悄然增加。
现代社会,真正的末日也不一定会是天灾或战争,最直接的方式将是对虚拟现实或人工智能的倚赖——人类自我放弃思想的行为。即使科技万分便利,即使有一天人工智能大军无所不能,有一些使命和本能是人类无法放下的,就像文化的传承,一代代文学的启迪......
讲座的提问环节中,有同学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有翻身做主人之日。柏老师认为,对人工智能的改进和强化并不会是自取灭亡,正相反,人类停止对思想的追求才是。届时请听,人类最后的惨叫将是一片寂静。所以,我们要坚持学习,终身学习。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因为世界需要一个富有人情味的改变者。
讲座后感触颇深,感谢柏老师,也愿同学们都能在不断地主动学习中收获满满。
(高一(6)班 通联部)
周五,我们全体高一学生来到了阶梯教室,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说这个讲座别开生面,是因为这次的主题很特殊——语文和人工智能。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东西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呢?这就引起了我浓厚的好奇心。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华师大的柏老师,他曾在中文系学习,后又出国研究计算机技术,这次的主题由他来讲便再合适不过了。本以为在学术上有如此深造诣的人会是一位大叔,没想到柏老师却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大哥哥形象。他的幽默风趣引起了全场阵阵的欢笑,就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他带领着我们走进语文和人工智能的世界。
一开始他就给语文和人工智能分别下了定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讲解。从他的讲解中我们知道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和随着时间变化人工智能的运用。我们不禁感慨现在科技迅速的发展。
柏老师允许同学随时提问质疑的互动方法也是别具一格。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一(6)班俞生辉同学的提问,他既问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提出了大家都好奇的问题。从他的提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丰富的知识面。柏老师对于他的提问也耐心地给予了回答。他们的一问一答,让我们知道了现在人工智能的情况,也让我们明白了人工智能统治人类的情况在现在是不可能的。
( 高一(7)班通联部)
当语文遇上人工智能,是势均力敌,还是一击即溃呢?来自华师大的柏老师,给我们呈现精彩非凡的一堂讲座。专业的知识中也穿插着一个个笑话,他风趣幽默的语言使气氛变得融洽和谐。人工智能是伟大的,是强大的。它可以打败围棋冠军,也做到了同声传译,人工智在不断进步。这就让人忍不住去思考,人工智能到底能够取代思想吗?
以高考写作方法为甄别为例,人工智能仅仅以其现存有的知识储备帮助老师挑选套路作文,却没有办法去传达人们独特的思想和情感。或许我们无法预料到几十年后亦或是几百年后的人工智能到达了什么样的程度,但当语文遇上人工智能,显然,优缺点是一并存在的。在柏老师的耐心讲解下,通过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等种种方式技巧,打破了对于讲座传统的枯燥乏味的定义。原本对于人工智能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同学们,听得专心致志。
在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也同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柏老师一一讲解并且给出了他自己的观点,让在场的所有人受益匪浅。可以说这是一场属于年轻人与年轻人之间的沟通,是一种亲切的良师益友间的交流。
希望学校今后能多开展这类讲座,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激发我们的求知欲,让略显单一的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高一(8)班通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