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认真阅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拜读之后,深感受益匪浅。这本书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很多科学家、教育学家称“斯宾塞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而哈佛大学校长艾利奥特也称他为“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 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成为愉快的课堂,使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成。我认为:教师应当努力做到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上有新意的、有趣的、有活力的、有效的学生喜欢的物理课,与学生一起享受物理课堂教学的乐趣。
一、
心中有课标,课堂有新意
有新意,就是要有所创新,就是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手段、教学程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的创新设计和独特见解 。
有新意的课,要求教师在备课中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变、富有创新的教学方法。
有新意的课,还要求教师努力优化自己以前的教学设计,以前的教学设计是有参考价值的,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然而,一名勤于耕耘的教师不会简单的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学习和参考优秀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更科学,更精彩和更有效。
有新意的课,教师的讲解方式和教学时间投入、教学引入、教学反馈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表现,这样的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别有心意,教学手段挑战常规,教学实验出人意外,让听课老师感到“这节课这样上非常好!”给同行以启发。有新意的课,教师总会时不时地向学生抛出一些新问题、提供解题新思路、新方法,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奋发向上的激情,不断提升学习的原动力,产生创新思想的共鸣。让学生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就成为一种美好的享受。每节课有新意、有亮点这很难做到,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尽量去追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让学生喜欢物理课。
二、眼中有学生,课堂有活力
活力,是一种生命力、也是一种学习力、更是一种发展力,有活力的课是学生手、口、脑、耳等最大潜能的发挥, 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活跃,思维敏锐灵活,想象自由鲜活,活动多样有效。
有活力的课,要求教师眼中有学生,能读懂学生:读懂学生的已有基础,找准教学起点;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学习重点;读懂学生的学习差异,把握教学弹性;读懂学生的学习障碍,调控教学难点;读懂学生的学习思路,调整教学环节。
有活力的课,还要求教师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有效运用小组合作等多种探究方式,
有活力的课,正如“新基础教育”理论所倡导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总能做到:学生在说,学生在做,学生在质疑、学生在解释、学生在发现,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只起到鼓励、评价、穿针引线的作用。在课堂中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精彩层出不穷,就像观课老师们所说的这种课堂无法试教,你无法预测学生会怎么想,但每天都能给你惊喜,所以学生是快乐的,老师是幸福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
二、
手中有方法,课堂更有效 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达到的目标,有效的物理课堂应是:学生喜欢物理,爱学了, 掌握方法,会学了,尝到甜头,更想学了。 有效的课堂,要求老师能合理安排时间结构,提高教师“教时”效率:能讲在点子上、导在关键上;保证学生“学时”落实,不浪费一分一秒时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问,好问,会发表不同意见,提出独到见解; “授之以鱼”不如 “授之以渔” “与生共渔”。教师还要重视学生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及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强化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如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节中,常采用: 以情景(有关电磁炮的视频)引入问题→学生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左手定则)→应用。学生经历了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教师把教方法和思路同教知识紧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逐步摆脱老师的搀扶,让学生懂的自主学习.从而不断探索出新的学习方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可以从教不胜教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课堂也更有效。
让我们的课堂做到:有生动的情境,有精彩的故事,有丰富的思维,有诱人的悬念,有巧妙的实验,有生动的论述,有智慧的对话,还有心灵的交流……这一定会是学生学生喜欢的物理课。让我们把学生带进有趣的课堂,与学生一起享受物理课堂教学的乐趣,让他们学到有用的知识,快乐地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适应新高考模式下物理高考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是上学生喜欢的物理课。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