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成“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进馆有益的微课题,高二(2)班的由金慧玲、王书斐、朱筱妍三位同学组成的课题小组在8月的酷暑下前往上海博物馆,一方面是为了更多地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则是利用上海博物馆的人流量来完成微课题的调查问卷。
我们选择这个课题源于我们对上海的热爱。上海是一座非常棒的城市,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发现上海更多的魅力,更加热爱上海。
为了这次的微课题我们小组的三位成员都各自花费了不少心思,在前期准备调查问卷的、通过网络麻烦全国各地的人帮助完成问卷的、调查博物馆路线的、在博物馆负责记录问卷答案的……
在博物馆,我们在参观游览了各个场馆后,开始了我们的问卷调查。过程中也不乏波折四起:一部分游客不愿意回答的,一部分游客回答十分敷衍的……我们也向外国游客进行了提问。
结束调查后,我们三人聚在一起对调查的结果数据进行了统计,闲暇之余还对这一天做了一个总结。
小组成员感悟:
王书斐:今天是非常辛苦又非常值得的一天,我们为了更加科学的来完成这份微课题,我们去了上海博物馆来完成我们所做的调查问卷。我们这次的询问人群非常的广,有外国游客中国游客和我们上海本地人。在探寻过程中虽然也遭受拒绝,但是大部分的游客都非常的友好和乐于助人,帮助我们来完成了我们的调查问卷,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希望我们的这份努力能收获到回报。
金慧玲:今天十分辛苦,但是我觉得非常有价值。不论是组员之间的扶持,还是人们的热情和友善都让我印象深刻。通过这次锻炼的机会,我们更加勇敢,面对陌生人也能很勇敢的提问。我觉得这是一个突破,更是一种成长。另外给我感觉最深的就是外国游客非常热情和友善,当我们表明我们的意图,他们都非常看、乐意帮助我们。在上海这个繁华的都市,每个人都十分忙碌,可是我们仍感受到了温暖。
朱筱妍:我主要负责了前期的问卷调查准备工作和网上调查问卷,期间不仅认识到了准备问卷的辛苦和难度,也发现了在询问问卷时发现的不足。我采用的是跳转式的问卷调查形式,但有不少人在答题过程中认为跳转太多,并且排版不整造成了心理上觉得“非常晕”的感觉;并且,有些问题也存在问得不恰当的情况存在。
在8.3日,我们小组来到上海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观赏过去千年的文物的同时,我们也对中国游客、外国游客和工作人员进行了我们的问卷调查。期间也遇到过很多挫折,比如被一些游客拒绝等。在采访外国游客时,我和另一位组员从最初的慌张、紧张转变成了自然的提问,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不一样的体验。
离开博物馆以后,我们小组三人聚在一起统计数据、打课题提纲时的场景也让我觉得十分温暖、感动。
相信我们的努力、挥洒的汗水不会白费。也相信上海,这个我出生的城市,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