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世雄,上海市中学美术高级教师。198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同年被分配到枫泾中学任美术教师,在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的园地默默奉献三十多年,现任枫泾中学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2004年金山区教育局在枫泾中学特设“顾世雄美术教育工作室”。
任职期间,顾世雄老师曾获得多项荣誉称号:2001年被评为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他领军的美术教研组被授予2004年——2006年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称号; 2007年被授予金山区首届教育奖,2008年获得感动金山优秀人物评选提名奖;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农村优秀教师标兵。金山区教育局、金山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片《师魂》——记金山区四位优秀教师和人物介绍短片《走进顾世雄》均介绍了他的事迹;《文汇报》、《上海教育报》、《中学生知识报》、上海教育频道等各级媒体也先后作过报道。
师德的表率
顾老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三十多年来,他从未做过家教,面对高薪厚俸他甘心舍弃,从教三十多年来始终执著于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和科研工作。爱岗敬业,孜孜以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1980年,顾世雄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来到枫泾中学。当年的枫泾中学美术学科缺少师资,当领导向他征求意见能否改教美术时,凭着青年人的一片热情和自身具有的天资禀赋,它毫不犹豫地回答:“行。”就这样,顾世雄老师走上了一条没有终点的美术教育探索之路。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太多的差距,他克服了教育环境和自身条件的种种困难。美术教学条件简陋,但顾老师坚信只要有目标,事在人为,就一定会有收获。没有灯光设备自己动手做,没有简易素描射灯用垃圾箱里拣来的油漆桶改制,画静物的写生用具是从家里搬来的,学生写生用的画板是自己钉的……一切都是白手起家,因陋就简。但就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狭小、充满尘埃的楼梯过道问里,构建起了枫中最原始的艺术世界,也为学校打开了美术教育的一方新天地。为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他刻苦自学、勤奋钻研、虚心请教、勇于实践,硬是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美术教学方面的行家里手,为枫泾中学发展为艺术特色学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在金山区、上海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暑去春来三十载,顾老师从来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寒暑假,牺牲了数不清的节假日。他爱生如子而诲人不倦,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无私的奉献给了学生们,改变了农家子弟“差生”的命运。他以崇高的师德、良好的操守为枫中的师生作出表率和榜样,以无穷的人格魅力带领美术教育团队团结奋进。凭着精湛的专业水平和勤奋谦虚的作风态度,不仅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爱戴,更获得利社会各界极高的的赞誉。
育人的模范
华东师大附属枫泾中学之所以能成功地打造美育特色,形成最美丽的教育,是因为学校有一支以顾世雄老师为代表的富有智慧、情感和美感的师资队伍。顾老师认为学校美术教育,是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我们的教育任务不仅是用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而且要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学情操,发展他们高尚的品德,促进真、善、美的真正和谐统一。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积淀和思考,留下了顾老师走过的一条美术—美育—美人的育人道路轨迹。
面对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美术特色班”的农村学生,顾老师努力摸索切实可行的教学“美术”的方法。在初学阶段,他着重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传授基本的绘画技能为主,以“权威”、“教练”、“指导者”、“宣传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面对着简单的“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多面体”等图形,进行简单、枯燥、反复的素描模仿。为了调动学生学画的积极性,用一幅幅名画、一位位画家、一个个有关的故事去启迪学生,让他们领略艺术家的风采、艺术的魅力,从点、线、面的无穷变化和色彩的组合中产生艺术的遐想,引导学生走进艺术殿堂的大门。
从“美术”到“美育”,这是顾老师在育人道路上跨出的坚实的一步。枫泾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全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美誉。国画大师程十发、漫画大师丁聪等均为枫泾文化名人,金山农民画闻名中外,全国各地著名农民画家均汇聚于此,艺术教育有着良好的土壤。同时枫泾中学微型文化馆的百米“艺术长廊”,世界名画代表作的“陈列厅”,学生习作的流动风景线“践行篇”等独具特色、颇具风韵的校园环境创设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从小就受到本土文化耳濡目染熏陶的顾老师,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条件,对学生进行美地、美作、美人的教育。在此基础上,以顾老师领军的艺术教师团队在学校领导下,开设了“综合美术课程”,通过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以及各类美术艺术社团的开设,“画笔”成为学生的“必用笔”。不仅将“画笔”作为学生美术起步的“工具”,而且作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高中美术专业课所要临摹、写生的对象,都把它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绝佳素材。维纳斯的柔美,阿格里巴的将军气魄,大卫的英武、刚毅,让学生去细细品味揣摩。而专业美术中所涉及到的构图、比例、结构、调子、色彩等,又无一不是美的表现形式,如,黄金分割线,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这些显性的专业技法中所体现的美,通过师生间坦诚的沟通与交流,逐渐内化成学生隐性的人格魅力,美术教育的功能和外延得到了拓展。
随着学校美育特色的凸显,学校办学理念的不断传承和更新,顾老师的育人观也有跨越式的发展,从“美”的教育到“成人”的教育。他和他的团队突破以“办美术班为升学”“学艺术为艺术”、追求艺术形式、艺术成果为目标的局限,从大艺术观的高度,不断审视办学方向、办学行为和办学特色。以美术为载体,强化审美过程的价值演绎,强调美育对学生全面成长的催化作用。顾老师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注重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之上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
教学的专家
在长期的美术教学实践中,顾老师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非专业人士发展为美术教育专家。他潜心思考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具体教学特色如下:
1、发挥专业特长的融合——绘画是凝固着的音乐,音乐是流淌着的绘画。绘画跟音乐一样,同样有节奏、有韵味、有轻重、有虚实、有高潮,有“华彩乐章”,也有松弛有致。绘画和音乐的这种艺术通感,让顾老师在美术教学中有意或无意识地用上了自己所学的音乐专业,用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感去感染学生,去塑造一个又一个的画面,达到了奇妙的效果。
2、倡导开放的课堂教学——赋予学生和教师更多的选择权,学生有权选择当前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绘画能力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达到学习的最好实效。在教学方法上,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注重教材的的多样性灵活性,使学生学时趣之,学之获之。
3、构建能动的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较为枯燥的专业技能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师生竞赛、生生竞赛的方法,在竞争中不断培养学生参与专业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自主、能动和创造性。如速写教学的课堂不只是教师教、改、评的课堂,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在室内外练习、体验中形成具有自我特征的速写风格。
4、创设情感的课堂教学——课堂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的天地,是学生与绘画作品交流的过程,欢乐、愉快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释放学习的积极情感。顾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信任的良好关系,让课堂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使美术专业学习活动不仅仅成为求学的一种过程和需求,更要让它作为一种乐趣和享受的活动。素描石膏学习是比较枯燥的课程,把素描专业教室作一番美化和装饰,墙上挂一些大师的优秀作品,轻声地播放一些古典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精心创设的氛围中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使原本单调的学习活动演化得雅致而又惬意。学生发掘美、表现美的欲望进一步得到升华,同时也在美的熏陶中享受快乐的教育。
顾世雄老师三十多年的辛勤耕耘,使得农村中学艺术教育这块园地结出了累累硕果。近几年来他和美术组团队为中国美院、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戏曲学院、东华大学、上大美院等高等院校输送了2000多名美术人才。他指导的学生,有的成为大学、中学美术专业教师,有的已成为青年画家,更多的学生因美术成绩优异而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的骨干人才,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美术特色让枫泾中学走出金山,走向上海,走向世界。顾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被选入日本大阪市举办的中日学生美术作品展、世界艺术博览会展。他指导的殷俊斐、李勇、潘踊踊等14位学生分别获首届上海市书画比赛高中组一、二、三等奖、金山区首届中小幼师生美术作品评选活动一、二、三等奖及 “全国农村学校教育实验县教科研培训班”师生书画作品展示活动优秀奖。近几年来,枫泾中学共有一百多位学生分别在全国、市、区各类美术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2008年5月,150多件学生作品画展走进了高等学府华东师范大学的艺术殿堂,得到大学教师、大学生们极好的反响。
美术教育让顾世雄老师的美学思想理论和教育教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2009年在沈阳参加了全国高中美术教育研讨会并就当前美术教育的几点困惑作了发言;2010年《美术报》社和长三角美术教学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长三角美术教育论坛在枫泾中学举行,他在研讨会上介绍了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取得成功的经验。同时还和欧中文化交流会代表团、美国加州学校代表团、云南思茅美术学校、云南普洱民族中学、上海莘庄中学、上海紫竹园学校、上海香山中学等进行教学交流研讨。至于对本校青年教师的指导更是精心备至,对张堰中学、交大南洋等兄弟学校的专业讲座辅导均受到高度评价,他的公开课也获得一致好评。
顾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撰写了个人学术专著《高考读本——素描石膏头像》(由华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撰写多篇科研论文:论文《新课程背景下改进高中美术专业课堂教学策略之我见》;《新时期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发表于《金山教育》;《我在美术特色教学中的探索》编入金山区教育论著丛书文章;《对听课的几点思考》发表于2007年《金山教育》第四期。他的素描作品《阿里斯托芬》由上海书画出版社收录于全国书画等级考核辅导丛书《素描考级8—10级》,作为10级内容的教师示范画;2006年2007年分别主编枫泾中学美术辅导教材《素描人物头像》、《素描石膏头像》,极具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