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泾第二小学民族精神教育实施方案
   作者: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lisa   发表时间:2007-04-04 09:00    浏览次数:3429

  根据《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民族精神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深入贯彻《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坚持以德治校,坚持德育为首,强化“树魂立根”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要求每个学生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帮人律己的“小标兵”,在学校做与同学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环保的“小卫士”,在少先队里做自动向上的“小主人”,全面提升我校德育工作的水平。
二、总体目标
  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根据小学生的道德认知特点,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实施体系,使广大小学生在了解金山发展历史和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增强爱家乡之情,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情感,使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有明显增强,使学校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使教师在对小学生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同时,提升教师自身的民族精神素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育人群体。
三、主要内容
  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是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阶段,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为:
  一、二年级,重点进行启蒙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国徽,会唱国歌,尊敬国旗;学会汉语拼音,讲好普通话;了解身边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不说谎话,未经别人同意不拿别人的财物,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热爱劳动;了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三至五年级,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伟大文明创造,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了解传统节庆日的文化内涵;要求学生规范用语、礼貌用语;引导学生传承勤劳节俭的中华传统美德,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惜时守信,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实际,确定如下内容作为我校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专题内容:
(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历史。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集》、《近代、现代中国的100位历史名人》。
(二)革命传统教育。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立新中国的奋斗中表现出来的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编写《永远的丰碑》校本教材。
(三)诚信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组织开展《扬民族精神,做诚信少年》主题活动。编写《诚信教育》校本教材。
(四)习惯教育。行为规范是做人的根本。以“十个道德好习惯”教育为抓手,狠抓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逐步实现“小公民”道德建设“五小”行动目标。办好“好习惯俱乐部”,评选行为规范示范员和示范班。
(五)中华民俗传统节庆教育。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并以课程、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保证落实。编写《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校本教材。
(六)感恩教育。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把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作为感恩教育的三大主要内容。
(七)礼仪教育。发挥礼仪教育在和谐人文环境构建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懂得在各种社会公共活动和公众场合中的礼仪礼节,学会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貌规范,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制订《朱泾第二小学学生礼仪常规》。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树师表形象,做文明少年》、《迎接“世博”,做文明上海人》等主题活动。
(八)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自身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意识;了解并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明确自身的权力,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觉承担个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将社会责任感体现在人生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中。配合区教育局,进行廉洁教育试点。
(九)创新精神教育。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从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十)“金山情”教育。以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为主线,以“金山情”为活动主题,以“历历故乡景、浓浓故乡味、款款故乡情、悠悠家乡谣”为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发挥和拓宽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功能,不断研究新情况,制订新措施,定期研究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协调配合等问题,形成合力育人的运行机制,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研究的合力。要充分挥德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少先队的合力作用,确保民族精神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增强责任意识。要使全体教师明确自己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主要职责,进一步增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深入挖掘各学科民族精神内涵,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之中。
  2、提升教师形象。开展“弘扬二小人精神,树立二小人形象”活动,引导教师加强个人修养,从小事做起,树立教师良好形象,自觉做到“仪表规范,语言规范,行为规范”。举行教师宣誓活动,以“教师誓词”来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树立典型,弘扬先进,评选师德标兵。
  3、加强德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指导,使教师全面理解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加强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重视德育科研,提高德育实效
  民族精神教育工作必须树立向科研要效益的思想,以先进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指导民族精神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以科研促进民族精神教育工作。深化《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建立“感恩教育”研究课题,并完成研究任务。每学期举行民族精神教育论文评比,举行经验交流会。
(四)开发校本教材,创建教育特色
  结合学校实际,组织人员编写和修订《诚信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近代、现代中国的100位历史名人》、《永远的丰碑》等校本教材,在学校网站上开设民族精神教育专栏,形成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的特色。
(五)保证时间和经费,确保教育有序开展。
  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课题研究、活动开展和先进表彰等。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要把它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到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每周要安排1小时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全校性的专题教育活动。每学期,学生参加各种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总时间不少于一周。每年9月份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   地址:金山区朱泾镇浦源路118号  电话:67353023   邮编:201599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015号

沪ICP备17057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