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校(单位):
今年金山区第26个教师节的主题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奠基未来”。重点宣传山阳中学的吴永祥老师,扎根农村从教五十年的优秀事迹。
现将已在新闻传媒上陆续发表的有关吴永祥老师的优秀事迹专题报道提供给你们,作为教师节期间全区教育系统开展教师师德教育的学习参考资料。
1. 上海教育新闻网 首页头条:http://www.shedunews.com/web/index.html
2. 上海教育新闻网:http://www.shedunews.com/web/Disp_19916.html
3. 蒋志明局长文章:http://www.shedunews.com/web/Disp_19918.html
4. 转东方教育时报新闻:http://www.shedunews.com/web/Disp_19917.html
5. 《文汇报》9月1日教育专题http://pdf.news365.com.cn/whpdf/default.asp
6.《金山报》9月6日出版
7.上海教育电视台和金山电视台待播(另行通知)。
金山区教育局党委宣传科
扎根山阳50年 吴永祥让农村娃爱上吹拉弹唱
山阳中学现象引起了教育专家的关注
编者按:在中国,85%以上的中小学校、75%的中小学生在农村。相比于城市,农村开展艺术教育存在先天不足:意识淡薄、师资薄弱、经费难筹……于是,在知识改变命运思维的主导下,不少农村中小学将艺术教育束之高阁,更多将教育重心放在智育上。
在金山区教育局局长蒋志明看来,山阳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样本。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该校成立52年来,历任领导、教师以当地群众文化为基础,弘扬地方文化传统,坚持以艺术教育和体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成功地开创了一条切合学校实际的素质教育之路,形成了独特的“山阳中学现象”。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著名文艺理论家仲呈祥曾指出:“成功的艺术教育,是让人达到自身内心的和谐。”
解析“山阳中学现象”,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为人师表?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育人为先?
在上海乃至全国,金山区山阳镇很出名。这个44.6平方公里,3.5万人口的乡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会民乐,家家都有乐器、户户都能吹拉弹唱。2008年11月,该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民乐)文化艺术之乡”。
在金山区,山阳中学很出名。这所农村学校,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吹拉弹唱,学校里的7支民乐队和10个艺术团队在各类大赛中屡创佳绩。
在山阳镇乃至金山,山阳中学的吴永祥老师很出名。这个73岁高龄的特级教师,除了上好数学课,已经扎根乡村50年,从事了50年的艺术教育。山阳镇的音乐工作者,超过三分之一是吴老师的学生。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获得者等荣誉称号,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吴永祥有句话发人深省:“我的教育并不是把孩子培养成艺术家,而是以此为手段,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的潜能。”
与农村孩子们在一起,他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9月1日,开学第一天,上海市因台风影响,所有中小学停课一天。在上海市金山区山阳中学有些空旷的教学楼里,一位退休教师,清晨7点半就早早来到办公室,与校领导商讨着新学期艺术教育如何更好地开展。
这些天,这位老人一直在忙碌中度过:从8月上旬开始,他几乎每天早上6点钟左右就来到学校,花一上午时间指导学校学生民乐团的排练工作,为即将到来的教师节活动演出作准备。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精力充沛的退休教师已年过七旬,站在三尺讲台上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农村艺术教育之路。他的名字叫吴永祥,一位普通的农村数学教师,同时也是“山阳中学现象”一位重要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创造者。
金山区山阳镇,位于上海西南远郊,紧靠杭州湾北岸,与杭嘉湖平原相邻,是“长三角”经济区的中心地带。作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民乐)文化艺术之乡”,山阳镇一直是金山艺术教育的发源地。
在山阳镇,吴永祥是个名人,因为他可谓桃李满天下:在山阳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会吹拉弹唱,而他们不是吴老师的学生就是吴老师学生的学生。
一位数学教师缘何心甘情愿地扎根农村50载,为艺术教育不遗余力?记者带着深深的好奇,开始了深入采访。
1960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在上海远郊金山山阳的土地上,一个背着铺盖,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引起了路人的注意,他是谁?为什么背着铺盖到山阳来?不久,山阳镇上的人就知道了这个年轻人是上海市区人,从上海师院数学专修科毕业后到山阳来教书的。
他,就是吴永祥,这一教就是50年。令人钦佩的是,从教50以来,他从未请过一天病假。2003年,虽然吴永祥到了退休年龄,但山阳中学的学生、家长、领导和教师都希望他再“放点光,发点热”。盛情难却,吴永祥退而不休,又当起了带教71名学生的班主任。他说:“和孩子们一起吹、拉、弹、拨了这么多年,建立起了扯不断的情缘,与他们在一起我有使不完的劲。”
3年很快过去了,2006年这71名学生毕业后,吴永祥不再正式上数学课。从那一年开始,专心指导学生学习民乐。如今,这位73岁高龄的老人,还是按时到校,传授音乐知识给孩子们。
50年中,目送一批批学生毕业。虽然操劳忙碌,但吴永祥乐此不疲。现在学校民乐队中,有一个女同学,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一家三代人都是吴永祥的学生。“我教的学生中年纪最大的已经68岁了!”73岁的吴永祥自豪地说。
对于一个市区里的人来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扎根在这个偏僻的乡村学校50年之久呢?面对这样的提问,吴永祥开心地笑了,“我很喜欢教书,因为很开心!”
“真的只有那么简单吗?还有没有更重要的原因呢?”记者追问道。
吴永祥再次微笑了一会,但接着却很认真地说:“什么困难摆在面前我都不怕。当时这里越是穷,越是落后,我越是要坚持在这里做教育工作。一边工作一边见证山阳镇建设的飞速发展非常有意义。”
“你知道农村孩子最大的优点在哪里吗?”吴永祥深情地告诉记者:“让我来告诉你,与市区的学生相比,他们更憨厚,更朴实,热爱老师。刚到学校的时候,孩子们家里都很贫穷,吃不饱,记得有一年的端午节,这个学生拿来几个粽子送我,那个学生又拿来几个。这样的举动,至今想起来都让我非常感动。我之所以愿意留下来当教师,那是因为我喜欢这里的孩子们。”
农村娃走出国门为国争光,他让世界了解山阳民乐
说起山阳民乐,说起吴永祥和他的艺术教育,他组建的第一个学生民乐队不能不提。
那是1964年,山阳公社党委在吴永祥组建一个小乐队时拨给他20元钱作为开办经费。20元钱,连乐器都买不齐。吴永祥就想办法收集原山阳中学的坏乐器,自己修理,又向各大队文艺宣传队借了一些旧乐器,一支20人的终于宣告成立,队员全部是跃进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生,三个月后,在吴永祥的训练下,队员们能演奏乐曲了。
汗水没有白流。不久,县文化馆来山阳挑选节目,这批农家孩子被选中上县城演出。孩子们心里乐开了花,穿上新的布衣布裤布鞋,女同学扎上红绿头绳,花3个小时赶到县城也不觉得累。
土布衣着旧乐器的孩子们紧张得不得了,应该拉三遍的乐曲却拉成了四遍,一位小女孩时不时用手抠一下挖鼻孔,憨态可掬。演奏完毕,全场观众全体起立,热烈鼓掌。这些观众都是全县农村基层干部,他们看到农家孩子的演奏水平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多少,因而心情激动。跃进小乐队的地位就此奠定。以后,只要县里有重大演出,就少不了跃进小乐队的节目。
排练、演出,小乐队水平飞速提高,名声也越来越大。市文化局、市妇联、团市委、市教育局四个单位把跃进小乐队拉到市区,在上海青年宫、市少年宫连续演出三场,每场介绍45分钟,演出1个小时,并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1976年,上海万体馆首次开放,市体委邀请跃进小乐队两次进馆演出。
跃进小乐队名声响起来了。是年7月23日,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领导,租了七节火车厢,到山阳开现场会;10月13日,又组织全市1000多名文艺教师来到山阳,指名要吴永祥老师给大家作经验介绍,并观看演出。
据统计,在1974到1976两年多时间里,跃进小乐队有记录的演出共计344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约15万人次。
由此,山阳民乐名闻遐迩。1981年“上海之春”音乐会,由吴永祥老师训练的三届学生民乐队组成的山阳乡民乐队,一举夺得业余组的冠军。1996年6月20日,由9名队员组成的山阳农民子女学生民乐队,应邀前往日本佑贺县参加亚洲秧歌节,代表中国农村民间乐队演奏《金鸡报晓》、《插秧舞》、《欢乐歌》、《紫竹调》等4首江南丝竹乐曲,博得了日本观众的热烈掌声。
农家孩子跨出国门为国争光,一时在金山传为美谈。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认为“班级在于活动”
在山阳中学,老师们都熟知的吴永祥一句经典名言:“生命在于运动,班级在于活动”。在吴永祥看来,好动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给予他们享受兴趣爱好的时间和空间,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于是,吴永祥鼓励学生们积极投入各种文体活动,经常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
1990年,山阳中学初一(5)成立了民乐队,学生们大多一点乐理基础都没有,是“一张白纸”。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吴永祥带领全班学生开始音乐训练。每天抽出1个小时,外加星期日半天的时间。
一年多下来,在“1991年上海市首届学生艺术节”中,该班的器乐合奏《山阳新貌》获得二等奖,狮子舞《欢腾》获得创作三等奖、演出三等奖。一所农村初中的学生,仅仅训练了一年多时间,就能在市级大型比赛中获得两个奖项,令人刮目相看。
让家长们最为“服帖”的是,孩子们不仅在音乐上得了奖,学习成绩同样喜人。初中三年,这个班除了获得5个艺术类奖项外,还获得市级体育奖项2个,学科竞赛奖10个,县级各类奖项35个。不仅如此,初中三年时间里,学生们参加各类劳动近百次,参加演出120多场次,没有一个学生觉得苦与累,因为孩子们认为,这样的学习很愉快!
吴永祥说,他一贯反对学生死读书,“对青少年而言,没有什么比健康成长更重要了。”
让所有学生感悟幸福,他的眼里没有差生
以前每当新生进山阳中学时,农民家长总是慕名前来,指名要进吴永祥的班级,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入了吴老师班级的门,每个学生都变得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德智体全面发展。
新生进来成绩有高有低,行为有好有差,但在吴永祥眼里看来,孩子们都是好学生,没有一个是差生。
有一天,一位家长找到吴永祥,哀求他收下自己的孩子。原来,这位家长在两个儿子很小的时候就离了婚,自己又长期在外经商,没人管教使兄弟俩沾染了许多坏习惯。大儿子因交友不慎犯下抢劫罪被送进少教所。他急了,就带着小儿子来找吴永祥。
吴永祥一口答应。初次见面,他就发现这个孩子头发留得老长老长,衣衫虽时尚,但没扣上纽扣,还脏得有股酸味,裤脚管一脚高一脚低,仪表邋遢。首次测验,这个学生的语数英成绩门门是红灯,年级倒数第一名。
一个星期中,跟他同桌的学生不足一天就要求调位置,因为跟他同桌,经常被打骂,被吐唾沫,而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怪味更使人感到恶心。
吴永祥天天找他谈心,苦口婆心的结果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有人劝他放弃算了,但吴老师笑着摇摇头,不信找不到改变这块“顽石”的金钥匙。经过几天留心观察,他终于发现孩子的嗓子不错,而且经常在一个人哼唱歌曲。
这个发现使吴永祥如获至宝,因为他坚信,这个发现可以改变这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当天下班回家,他匆匆扒拉几口饭后,特地为这个孩子编写了一个说唱节目《唱唱行为规范四十条》,一直到深夜。
第二天一早,当这个孩子从老师手里接过节目单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老师竟然把代表班级的演唱任务交给自己这样一个“坏”学生。他忽然有了全身热血沸腾的奇妙感觉。为了不辜负吴老师的一片诚意,他刻苦排练,躺在床上还在认真地背台词。
演出那天,他穿着一新,还特地去理发店理了发,喷上了啫喱水。演唱结束后,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放学后,吴永祥趁热打铁,跟他促膝长谈,并送上了他的演出剧照。就此,这个孩子脱胎换骨变了样,学习刻苦了,衣冠端正了,礼貌用语多了,欺人行为没了,经常争着为班级集体做好事了……
“做山阳中学的学生是幸福的,做大吴老师的学生是最幸福的。”作为吴永祥的学生之一,山阳中学的常瑞芳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这也是其他学生共同的心声。
金山区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兼军事科长曹士章曾是吴永祥的学生,他动情地说:“对我来说,一生当中,给我影响最大的除了父母,部队里的领导,就是吴永祥老师。他是我一个很好的领路人。一个人,在求学阶段,能够遇上一个好老师,这是莫大的荣幸。”
“山阳中学现象”引发关注,他让学校“特色鲜明”
从1960年到2010年,整整50年,吴永祥始终在农村义务教育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无怨无悔,不离不弃,桃李辈出。50年的奉献,是一种孜孜的追求,更是一种人格的升华。50年前的山阳中学,是吴永祥听也没听说过的地方,而50年后的山阳中学,艺术教育特色已经名闻全国。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作为市艺术教育试点学校的山阳中学,开展了以民乐为龙头、班级为单位的“艺术教育全面推进”行动。吴永祥全身心地扑在了学校的艺术教育中。每天早晨,他6点30分就早早地来到学校,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中午,他一放下饭碗,就走进了班级,听学生吹、拉、弹、拨,纠正不正确的演奏姿势,讲述演奏的技巧、要领。星期天,对不同的班级进行不同乐器的乐理讲解和演奏指导……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永祥整天与不懂乐理知识、演奏能力低下的农家子女打交道。“乒乒乓乓”、“叽哩咕噜”、“咪哩吗啦”……孩子们吹拉弹拨出来的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对常人来说是令人皱眉的噪音,可对吴永祥来说却是发自孩子们心灵深处纯真美妙的声音。他每天在这些声音中静心感受每一位乐手渴求上进的心声。他聚精会神地分辨哪些音符吹拉得比较准确了,哪些音符弹拨得还不怎么到位,并分别给予肯定、鼓励和指点,使乐手们在顿悟、醒悟、领悟中逐步提高认识、接受体验,渐渐进入新的境界。
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校领导的支持,同事们的协力,让吴永祥得以大胆地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干得风生水起。如今,山阳中学的艺术教育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全校建立起了7支民乐队和10多个团队。
20年来,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每年都要带领多批全国中学校长来山阳中学考察,一位领导感慨地说:“山阳中学因为有了吴永祥这样一位痴心于艺术的特色教师,使学校成了全国知名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此言非虚,有了吴永祥,便有了山阳中学的民乐队;有了民乐队,便有了山阳中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有了艺术教育,便有了山阳中学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得山阳中学这样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如今,山阳中学已获得“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诸多殊荣。
“山阳中学现象”已引发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全国20多个省市的教育人士及10多个国家的教育代表团,曾先后来到山阳中学参观考察。山阳中学的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和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给他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不少人感言:“这是一所了不起的农村中学”。
金山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顾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吴永祥老师50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育人理念,全身心奉献于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金山艺术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无数像吴永祥这样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