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太胆小怕事了,有什么事情总不敢跟老师说,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不敢问,别人呵斥一声便会掉眼泪,连说理的勇气都没有,被欺负了也只好忍气吞声。真担心他会憋出什么病来。”
那么,如何教孩子学会战胜怯弱呢?
●增加孩子与外界的接触。孩子长期被关在屋内,犹如生活在“世外桃园”,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怕生人、不合群,郁郁寡欢的性格,影响了身心健康。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多见见世面,如敞开大门,让孩子走出去和周围的孩子接触交友,参加课外、街道、社会举办的各种活动,也可以请邻居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耍,做客。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他们做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并将小伙伴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大人的过分呵护,什么都替孩子包办,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过惯了舒适、平静、安稳的生活,对大人产生了依赖感。一旦离开父母,便无所适从,遇事就怕。要培养孩子独立、勇敢的性格,家长必须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生活。如:自己睡觉、夜间独立上厕所、自己到商店买东西等。
●不在众人面前揭孩子的短。怯弱的孩子相对来说是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在众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会损伤孩子的尊严,让他觉得无地自容,脸上无光而羞于见人。无形中不良刺激强化了孩子的弱点。应在肯定孩子成绩的前提下,用希望和建议的口吻指出孩子的不足。
●教给孩子处理意外问题的方法。教给孩子处理意外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在遇到意外时,不因束手无措而怯弱。如在商场或公园中走失了,怎么办?记住自家的地址、电话,也可以找一位值得信赖的人(如警察、工作人员)请求帮助。如果自己在家中受了伤,则用洁净布块绑伤口止血,然后设法告诉父母或邻居。让孩子掌握了一些应付意外的方法,可以以防万一,又能锻炼胆量。
此外,教育孩子在家庭、在学校、社会中善于表现自我,多与同伴聊天,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善于与人商量事情,常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等,对战胜怯弱心理是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