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可上课极少发言,做事情畏畏缩缩。在班里,老师叫他领队,他死活不肯,叫多了,他却哇哇地大哭起来。家里的电话叫他接,他拿着话筒却不说话,即使说声音也小得连他自己都听不见。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对自己没信心,自卑。是什么造就了他的自卑心理?经过细心观察及与他谈话,我知道,儿子的自卑心理是我们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
儿子自幼多病,他是在母亲我的泪水中泡大的,我觉得我为他负出的太多了,因此,我对他的期望值很高,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他做错事,不允许他贪玩,不允许他学习成绩落在别人之后。我完全用一个十全十美的成人标准来要求他,只有在他表现得非常优秀时,我才满意。如果他表现不好,我就很生气,打骂、挖苦、吓唬。由于要求过高,孩子常为达不到我的要求而自责,灰心丧气,天长日久形成了:我很差,我不如别人的心理。再者,孩子有皮肤病,经常脸上、头上、双手被他抓得血迹斑斑,伤痕累累。出于爱面子,加上他有哮喘病,我总喜欢把他关在家里,不让他跟别的小朋友玩。这就造就了他内向的性格。在他的潜意识中有这么一种观念:我的外表、身体不如别人,我什么都不能做,我什么也做不了。另外,由于工作原因,我常常被不良情绪所困扰,这些不良情绪常常转移到孩子身上来发泄,使得孩子在家里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的,处于一种不安的情绪中。
找到了孩子自卑心理的根源,我们家长就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帮助孩子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
●更新观念。
首先,我从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入手。过去我总认为,孩子是我生的,他是我的“私有财产”,他应该绝对服从我,听我的话。后来我认识到,改变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他,与他友好相处。其次我要把他看成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允许有有缺点,允许他犯错误,允许他失败。我还注意按社会的标准去培养他,让他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别人共处。改变了看待孩子的观念,就能客观,公正地看待孩子了。我们之间的平等关系使孩子渐渐乐于亲近我了,变得开朗爱说话了。
●以名人故事激励他。
对于孩子的病,除了带他去治疗外,还教育他要正视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给他讲保尔,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讲贝多芬、爱因斯坦、拿破仑等世界名人克服自卑感的故事,让他从这些人的事迹中获得克服困难的经验和勇气,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发挥特长,增加成功的体验。
我的孩子下象棋、绘画是他的特长。为了让他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我坚持送他到绘画兴趣班学习,带他去看画展,陪他去参加画画表演,鼓励他参加绘画竞赛;我还经常跟他一起下棋,带他跟高年级同学、跟成年人切磋棋艺;还带他去郊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陶冶美的情操……这些活动充实了他的生活,同时又让他在一次次的成功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信心,逐渐抛弃了自卑。
从我的孩子身上,我认识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当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只有当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做以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并且采用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孩子,就一定能使孩子从自卑的泥潭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