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需要一个“广阔的背景”
   作者: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lisa   发表时间:2004-06-10 08:12    浏览次数:1416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的“广阔背景”就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主要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以外,学生进行的一切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它既包括学校和教师组织的课外活动,也包括在课余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的活动,还包括校外教育机关所举办的各种活动。如以个体形式的有:课外阅读、写观察日记、采访、剪贴、观看电影和收听广播等,以小组形式的有:朗诵、写作、书法、编报、参观等,以集体形式的活动有:语文讲座、演讲会、语文竞赛、作业展览、游艺等。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品质,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建立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配合的新型语文教学体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S版语文教材的编排,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将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内容编入三~五年级的教材中。这些内容被安排在讲读课文的课后练习中。虽然这些内容看似不那么重要,但如果指导得当,那么它将会给学生展示一个语文学习的“广阔背景”,他们会从中学到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
    我在多年使用S 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不仅要上好语文课,更要具有大语文观的思想,让学生“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宽知识视野,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各种技能。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对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语文课外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形式,吸引着学生,激发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把语文课内进行的字词句篇教学和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加以巩固和发展,那肯定会加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我在教学第五册《松鼠的尾巴》一课后,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用处?”有的学生一下子说不上来,有些着急。我就让他们阅读S版语文课外读物《月亮的家乡》一书中“尾巴比赛”一文。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然后,我让学生用“谁的尾巴可以干什么”的句式说一说,由于学生有了说话内容,说话的积极性特别高。课后,我还要求学生去图书室借阅有关书籍,或者向父母请教,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几天后,我安排时间,召开了“动物尾巴的趣闻”发布会,学生们兴趣盎然,他们把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自己观察、了解到的动物尾巴的作用,在发布会上一一作了介绍。介绍时,开头句用上“谁的尾巴可以干什么”的句式,接下来作具体介绍。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把课堂中获得的知识技能通过课外延伸得到巩固,并能熟练地运用,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二、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全面发展。
    语文课外活动不受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能够让学生多渠道多形式的摄取大量的信息,开拓视野。再说,语文课外活动没有考查的负担,内容又贴近生活,很受学生欢迎。第十册中《瓜棚夜话》是一篇歌颂改革开放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过上了甜蜜幸福生活的好文章。而我们的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中长大的,对过去了解很少,体会不到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于是,我让学生阅读《卡子脚的变迁》(配套教材《春姑娘的脚步》)这篇文章,找出小作者描写两次到大姨家看到的不同情景的句子,通过比较阅读,深入体会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农民带来的幸福生活。我还根据“收集改革开放以来的小故事,互相交流一下”这一课后作业,让学生组成语文学习小组,选好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去采访,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模样和现在的面貌。学生们在采访中,深切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他们以身边的小故事为题材,写出了一篇篇歌颂改革开放的佳作。通过这样的活动,扩大了社会接触面,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学生在采访中,进行着紧张地听说读写实践,是一种难度高而效果好的综合训练。
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在语文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里,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参加适于自己的一些活动,以实现自己的志趣倾向,发展个人才能。如编报,它是一项很好的语文课外活动,它可以锻炼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可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剪贴,它可以把阅读到好的语言材料、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或其他知识材料剪下来,然后归类粘贴,以便今后翻阅。这对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有极大的好处。还如课外阅读、写观察日记、朗诵、演讲、讲故事等都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益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我曾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了“阅读——剪贴——写作——演讲——编报——展示”系列语文课外活动。开学初,我就向学生提出了阅读教材配套读物及课外书籍的要求,并规定了阅读量。每星期安排一些时间交流阅读收获。第二步,指导学生制作剪贴本,把在报刊上阅读到的好文章或科学知识介绍等内容剪下来,分类粘贴,然后在课外学习小组里交流。第三步,学生创作。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读后感等。第四步,组织集体活动,以演讲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习作。第五步,以自己习作内容为主题编一份小报。第六步,小报展示。我班就语文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向其他学校的老师上了一堂汇报课。课上,学生边展示小报,边介绍自己的构思及办报收获。汇报课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整个活动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培养创造才能非常有益。
    总之,在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中,学生的各种兴趣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各种潜在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这对语文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能产生积极效应。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切实加以重视,努力开创语文教学的“广阔背景”,使语文课的结构能构成更为开放的格局和更有利于创造发展的形式。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   地址:金山区朱泾镇浦源路118号  电话:67353023   邮编:201599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015号

沪ICP备17057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