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理论创立者邱学华
   作者: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lisa   发表时间:2007-06-19 08:29    浏览次数:1857

邱学华名师简介

    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的创立者,江苏常州人,1935年7月生,1960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曾任小学教师、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师范学校校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华东师大教育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由于创立尝试教学法的特殊贡献,1984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1988年荣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由国务院颁发证书。编著和主编200多本著作,在国内外教育杂志发表500多篇论文。

【名师故事】:
  邱学华的儿童时代正值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应该上小学的时候是在沦陷区的上海渡过的。由于没有钱进学校读书,他非常向往别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后来,邱学华想法进了一所义务夜校,来上夜校的都是穷孩子,学校不收学费,还送课本。从那时起,他就萌发了一个心愿:长大当一名校长,穷孩子读书不要钱。邱学华后来果真当了小学校长,还当了师范学校校长。也正是这个儿时的愿望,尽管后来他有多种选择,但始终没有离开过所眷恋的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没有离开过小学讲台。抗战胜利后,邱学华同全家一起回到家乡常州,才有正式上学的机会。当时他已10岁,所以一开始就读四年级。这就要求他一进人小学就要从“尝试”学习开始,尽快补上一。二、三年级的功课。邱学华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学习相当刻苦,每年都得奖学金。
  1950年,邱学华考取了当时江苏省有名的高级中学--省立常州中学。正当为实现当科学家、工程师的梦想而拼搏时,1951年,他的家庭发生变化,经济有困难,邱学华不得不中断高中学习生活。这使得他以后考大学又要“尝试” 自学高中课本。辍学之后,为尽快找到工作,邱学华进了会计训练班。正在这时,决定邱学华命运的一件事情出现了。他姐姐的一个朋友在江苏省武进县塾村中心小学当教师,这时学校正好缺一位教师,姐姐的朋友问他姐姐去不去,姐姐不敢去。站在一旁的邱学华听了,大胆地说:“能不能让我去试试。”就这样,第二天他就带着简单的行李下乡当教师了。这一试竟决定了邱学华的一生与小学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到学校报到时,校长听说他只有16岁,并不满意。但由于没有教师上课,只好“试试”再说。校长安排他上五年级算术,还有体育、图画等,并且要求第二天就开始上课。当时的邱学华没有备课的时间,也不知从哪里备起。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大胆决定从讲故事开始。第二天,邱学华从容地走进教室,面对个头与他差不多,并且带有怀疑目光的学生,他不慌不忙地介绍完自己,然后给大家讲故事,这时,教室里一下子就静下来了,学生们开始用好奇的目光接受这位新来的教师。校长从教室门口走过,看到学生都安静地听邱老师“上课”,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正是由于这堂课后,学生开始喜欢他了,加上上体育课和学生打篮球,与学生一块爬山做游戏,学生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都愿意上他的课。于是,邱学华被正式留下当教师。许多年过去了,邱学华对这堂课的情景仍记忆犹新,他大胆尝试把算术课上成故事课,渡过上第一课的难关,实际上是通过故事导人新课,制造“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第一堂课的尝试与他志愿尝试当教师,共同埋下了他以后敢于尝试的种子。
  邱学华只读过高中一年级,缺乏专业知识,又没有教学经验,但他是个有敬业精神的人,是个天生不服输的人,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当一个好教师。于是他决心从头学起,一是加班加点自学教学参考书,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二是经常在教室外面听老教师讲课,细心品味别人的一招一式,取长补短。正因为他工作勤奋,教学效果好,来校的第二年,校长就让他当教导主任。这时的邱学华是全乡年纪最小的教师,面对全校5个班级的7名教师,再加上4个村校,他们心自问:“我能行吗?”但最终他选择了“试试看,当了再说。”从这时起,他钻研小学算术教学的劲头更大了,由于他善动脑筋,逐渐成为区里小有名气的算术教师。当时区里办起了星期日学校,利用星期日半天时间,把教师集中起来学习,邱学华就担任辅导教师给大家讲课。与此同时,邱学华编制出有特色的口算表,得到县教育局的肯定。1955年,县教育局任命邱学华为校长。当时他才20岁,是全县最年轻的中心小学校长,此时的学校已扩大到7个班级,有10位教师。担任校长后,他仍然上两个班的算术课,对算术教学的热情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成功的教学实践经验,有意识地开展教学理论研究,终于写出了他的第一篇文章并刊登在《江苏教育》上,也走出了他尝试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研究的轨迹。
  五年的农村教师生涯,是邱学华踏人社会的最初人生阶梯。正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从尝试开始又敢于尝试,完成了由试当教师到成为小有名气的教师的转变。他尝试走出的这条路确定了一生的追求,也奠定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基础。

【名师思想】:
   邱学华同志的数学教育思想可以概括成六个方面:第一,培养“一个兴趣”(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喜欢学数学);第二,狠抓“两个基本”(即口算基本训练和应用题基本训练);第三,体现“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第四,做到“四个当堂”(即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第五,应用“五步教学法”(即尝试教学法);第六,实施“六段式课堂结构”(即基本训练,导入新课,进行新课,试探练习,课堂作业,课堂小结)。这六个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科学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教学新体系。现在把这一整套小学数学教学新体系称之为“邱学华教学法”。

【名师教学风格】:
   邱学华,小学数学界的泰斗,尝试教学实验20年,推广“先练后教”的尝试教学法。中国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先导。

【名师代表作品】:
主要著作目录
一、 尝试教学研究方面
1、《尝试教学法》(专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
2、《尝试教学法(修订本)》(专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
3、《尝试教学新论》(专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4、《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专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5、《尝试教学论》(专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6、《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邱学华、苏春景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7、《邱学华与尝试教育》(邱学华、苏春景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
8、《尝试教学法新进展》(主编),气象出版社,1992年
9、《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主编),接力出版社,1994年
10、《尝试 成功 发展》(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
11、《尝试 开拓 创新》(主编),海南出版社,1998年
12、《尝试 创新 研究》(主编),海南出版社,2000年
13、《尝试 学习 研究》(主编),海南出版社,2002年
14、《尝试成功的学习》(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15、《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16、《小学数学尝试教学设计》(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17、《小学语文尝试教学设计》(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18、《中学尝试教学设计》(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19、《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课例》(主编),接力出版社,1993年
20、《新编小学数学备课指导(一套六本)》(主编),气象出版社,1993年
21、《小学数学尝试学习准备与测定(一套12本)》(主编),海南出版社,1999年
22、《尝试教学全书》(主编),北方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二、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1、《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研究》(专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
2、《小学口算表》(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
3、《怎样教小学数学》(专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4、《小学数学教学法讲座(第一集)》(专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
5、《小学数学教学法讲座(第二集)》(专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
6、《小学生为什么会算错》(专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
7、《邱学华小学数学教育文集》(专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
8、《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年
9、《邱学华小学数学教法与教案》(专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
10、《邱学华小学数学教学法探究》(邱学华 戴汝潜),山东教育出版社,
11、《小学数学教师手册》(邱学华 唐世兴),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年
12、《小学数学课外活动》(邱学华 唐世兴),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
13、《教育的标准化测验》(邱学华 王权),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14、《小学数学教育学》(王权 邱学华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15、《小学数学备课手册(1-10)》(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3年
16、《农村小学教师手册》(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
17、《中等师范学校课本——小学数学基础理论》(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
18、《中等师范学校课本——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
19、《师范生手册》(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
20、《中国小学数学四十年》(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
21、《小学数学教学全书》(主编),河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2、《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训练》(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名师格言】:
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名师课例】: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础知识。                       
  2.通过自学课本、观察讨论、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尝试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分小组学习,比一比,看哪组学得好。你们有组长吗?(生:没有)那么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评析: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师:你们喜欢猜谜吗?(生:喜欢!)好,现在我们开始猜谜比赛。(投影机出示)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打一日用品)        
  谜底是什么?要说出道理。                                  
  (学生兴趣盎然,立即开始组内讨论,很快说出了谜底和道理。教师表扬)  
  [评析:由猜谜引入,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                           
  师(出示准备好的日历,板书课题):从日历上可以看到年、月、日。年、月、日都是时间单位。以前我们学过时间单                 位吗?(生:学过时、分、秒)好,哪组说说,今天我们要学什么?
  生:要学年、月、日的知识。                                 
  师:不错,能再具体点吗?                                   
  生:以前我们学过多少秒等于1分,多少分等于1小时,今天我们也要学年、月、日的进率。      
  [评析: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妙在让学生自己悟出。]
二、尝试自学                                         
  师:现在想一想,你们都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先小组讨论,再推出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再举手回答)                                   
  生:一年有12个月,小月30天,大月31天,一天有24小时。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生: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生: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是特别的月。                         
  生:年分为闰年和平年。                                    
  生:地球转一圈就是一日。                                   
  生:每4年里有1个闰年、3年平年。  
  [评析:这一设计别开生面,十分合理。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样安排既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已经知道的,教师就不必再讲,这是一个简单的真理,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师:嗬!你们知道这么多年、月、日的知识,真聪明!现在大家看看书,看书上还有什么刚才没有讲到的;另外对书上说的有什么意见,看哪组能提出意见来。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看书、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生: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年一般是闰年;                            
  生: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生: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          
  生:平年定为365天,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二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  
  生:如果不知道哪个月是大月、小月,可以数拳头。
  生:12月又叫腊月(农历)。                                 
  [评析: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后,教师仍不讲解,而让学生看书自学。这里贯彻了一条原则:凡学生自己能弄懂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弄懂。这是体现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安排看书时,鼓励学生对书本提出疑问,更进一步体现了自主性。这里充分显示了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高水平的教学艺术。]          
  师:大家学得真好!不要老师讲,就都学会了。下面再说说,你们对书上说的有什么疑问、有什么意见吗?                                               
  生:书上的年历是1993的,但今年是1998年,太落后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可能这本书是1993年出的,过了这么久,应该把年历换一换。                  
  师:好,我们把这条意见反映给写书的老师。(表扬这位同学)                   
  生:为什么一年是12个月,不能有13个月呢?                           
  师:对呀,为什么一定要是12个月呢?                              
  生:12个月可以分成四份,一年四季,每季3个月。                         
  生:16个月也好分呀,每季延长一个月就行了。                          
  师:这与月亮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有关。月球绕地球一周时间是29天多一点,一年定12个月,每月的天数最接近这个时间。 
三、大月、小月的认识                                     
  师:难的是记住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                        
  生(齐):不难!                                       
  师:不难?好,谁来说说?                                   
  生:1、3、5、7、8、10、12是大月,4、6、9、11是小月。2月是特殊的月份。             
  师:大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生:用拳头数,凸起的地方是大月。                               
  师:太麻烦,不好。                                      
  生:有一首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师:这是用歌诀来背诵,还不是规律。                              
  生:1、3、5、7都是单数,8、10、12都是双数。                          
  师:好!你叫什么名字?你真是个数学家!我们可以编个歌诀:7月前面是单数,8月后面是双数。   
  [评析:师生讨论,气氛热烈,激励、引导,步步深入。]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一、二、五组当大月,三、四、六组当小月,我报一个月份数,月份数是大月的,一、二、五组站起来;是小月的,三、四、六组站起来。                     
  (师生游戏)                                         
  师:再做个游戏。生日在大月的站起来;生日在小月的站起来,生日在2月的有吗?          
  [评析:既是游戏,又是巩固练习。一张一驰活跃气氛。] 
四、平年、闰年的认识                                     
  师:大月、小月我们学好了,但是平年、闰年更难了。                      
  生(齐):不怕!                                       
  师:也不怕!有信心,好!找找规律看。(投影机出示)                        
   1981年    365天      1989年    365天                      
    1982年    365天      1990年    365天                      
    1983年    365天      1991年    365天                      
    1984年    366天      1992年    366天                      
    1985年    365天      1993年    365天                    
  (学生观察、讨论,然后举手回答)                               
  生:每四年的最后一年是闰年。                                 
  生:用年份数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如果是整百数,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            
  师:能不能够一眼看出来?                                   
  生:双数的是闰年。                                      
  师:对不对?                                         
  生:不对,1982年是平年。                                   
  生:只需要看双数的,再看后两位能不能被4整除。                         
  师:好!你也是一位数学家!整百数又怎么看呢?                         
  生:只要看头两位能不能被4整除。                                
  师:好极了!你们都是数学家!                                
  [评析:又一次师生的精采讨论,“数学家”越来越多了。]                     
  师:下面比赛找闰年,我报年份你们答。(略)                          
  黑板上有许多年份数,把其中的闰年挑出来。(略)                       
  [评析:又一次巩固练习,采用抢答和竞赛形式,气氛热烈。]                    
  师:今天有香港、澳门的专家、老师参加大会,我再提两个问题:香港回归是哪年、哪月、哪日?澳门呢? 
五、课堂游戏                                         
  师:最后我们做个游戏。我发现大人物的生日都与“9”有关,信不信?                
  生:不信!                                          
  师:不信?我举个例子给你们看。3月5日是周总理诞生100周年纪念日,他的生日是哪一年:(1898年)对。看我计算:                                             
          538981    3+4+9+1+4+6=27                      
                -189835    2+7=9                               
              ————————                                        
                  349146                                      
  是不是得出“9”了?                                     
  再找一个同学的生日看看。说说你的生日(1989年4月2日)。好,我们来算算:               
                 249891    5+0+9+4+9=27                        
               -198942    2+7=9                               
              ————————                                         
                   50949                                      
  嗯,看来你也是个大人物。信不信?还是不信?!对了,这是邱老师玩的游戏。其实算命都是骗人的鬼话。每个人的生日都会得出“9”,你们可以自己算一算。道理是什么?你们到中学再多学一些数学就会明白的。有兴趣的同学,现在也可找课外书看看,而且是任意几位数,倒过来相减的差,都会得出“9”。     
  好了,今天大家学得很好。下课!                               
  [评析:游戏是最能吸引儿童的。以游戏结束,课虽上完了,同学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更强烈了。]  
  [总评:这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上得活。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所以能上得这样的活,是因为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采用分组教学;尽量让学生通过看书、讨论来自己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地、巧妙地利用激励、表扬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教学内容有一定深度。年、月、日这节课由于内容的特点,很容易上成单纯的记忆课。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出了大月和闰年在数学上的特点,并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它。末尾又巧妙地运用数学游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解读名师】:
   在江南水乡这片人才辈出的热土上,邱学华老师用他的毕生精力与全部才思所培生出来的尝试教育,像燎原之火一样,点燃了基础教育领域内原生创新——尝试教育——的革命,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发展。这实在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丰功伟业,因而理当是我们这些后学之人所应深深尊敬与认真研学的宝贵思想资源。
   建基于对教育的无限热诚,依据尝试的教育信念,在长期的一线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中,经过理论升华,邱学华建构起了自己的基础教育教学理论——尝试教育。他坚信,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在尝试中创新,只要敢于尝试,学生就能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并最终获得新知。按照这一认识论,邱学华数十年,潜心研究,以其不倦的躬亲实践,乐此不疲地进行尝试教育的实验,并最终取得了成功——使尝试教学法成为当代中国著名的教学流派之一。
   由他所创立的尝试教学法目前已经遍及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参与的教师达70多万名,受教的学生约3000万名,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规模的教学实验之一,影响力不可小觑。他走遍全国中小学,为师生做了700多场报告,听众高达50多万人次。他所编著和主编的著作多达270多本,并在国内外发表了论文500多篇。他所撰写的尝试教学法的论文还被翻译为日文、德文和英文等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他被著名教学学者朱永新赞誉为“教育的革命使者,创造许多纪录的长者”。尝试教学法得到了以著名教育家刘佛年等为代表的教育理论家的认可,以及广大一线教师与教研人员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会议与赞许。教育部给予高度肯定,国家级的教育刊物发表了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媒体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
   坚持原生性的创新,是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这一理论建树的一大特色。在国内教育领域崇洋之风盛行的当今,邱学华的这一立足于我国的本土实践,从实践出发提炼教育理论,着实让我们所感动与敬佩。尽管他没有那些理论知识素养与思维功底深厚的象牙塔中的教育学研究者的权威背景,然而邱学华凭借对教育的信仰和执著的坚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尝试教学法这一崭新的教学理论,并成功地推广开来,使众多师生受益匪浅。这样的草根式的不懈努力,正是我国目前教育界所缺乏的。一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顾明远先生在评价邱学华尝试教学法时所言,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这正好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所主张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观。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主张把“先导后试”和“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成“先试后导”与“先练后讲”的新模式,让学生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自学课本,引导学生塔轮,然后再由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问题与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法,有助于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学习,并鼓励他们开动脑筋来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并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建构知识的能力与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法紧紧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学习的要义,以尝试的形式,解放学生的心智,促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达到创新学习方式与获得学业成绩提高的最终目的。多年来,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科学性——实验中学生的成功率一般都在90%以上。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所倡导的“先试后导”与“先练后讲”立足于“三为主”(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重视“七个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间的互补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师生间的情意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这些精髓都非常符合目前我国政府从上到下所大力推进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精神实质,也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在许多地方有着契合。邱学华说,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性,让学生在尝试中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与大胆创新的机会和空间,更加适合于当代教育所肩负的造就21世纪所需要的新人才的培养需要。?
   诚然我们从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中也能够明显地看到国外现代教学理论诸如美国布鲁纳“发现学习”、施瓦布“探究学习”、德国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模式与赞科夫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认知心理学派学习理论的或显或隐的影子,但是实事求是地讲,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绝不是生硬地照搬国外的这些理论,而是一种在充分继承了前人如我国孔子的“不愤不悱,不启不发”与美国杜威的“五步教学法”的思想遗产基础上的深具原创性的我国本土性的教学理论创新。?
   邱学华深信实践出真知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在风风雨雨的数不载教育教学的丰富人生历程中,他不但深入教学实际,而且还自己亲自参加教学实验,在教学第一线获得了尝试教学法的许多第一手的宝贵材料。在从事尝试教学法的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他从未停止过对其进行理论探究,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的完美结合,结出的硕果便是广为各家各方所称赞的尝试教学。正如他所云的,“我深信,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因而我始终没有离开讲台。我的许多新方法、新思想,都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萌发出来的。”在当今这个浮躁与理论虚华的时代,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难能可贵的教改精神。?
   《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一书忠实客观地全程纪录了邱学华与尝试教育的风雨路程,也无声地记载了他的尝试教育人生人生。掩卷沉思良久,蓦然醒知,我辈当以邱学华前辈为师,在每天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尝试”的精神书写人生的精彩华章。但愿我们的国家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如邱学华式出类拔萃的原生教育创新者——此乃学生之幸、教师之盼、国家之福。

【我与名师】:
  在一次与薛老的交流中得知了邱学华,薛老极力跟我推荐此人的书籍,并建议我认真品读。他的思想对我的数学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特地寻觅邱学华的著作。
  邱学华老师所创立的尝试理论之所以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原因就在于它:
  1.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地指导下以及学生不断地尝试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般可以用如下图解表示:
  提出问题---学生尝试---教师指导---学生再尝试---解决问题
  尝试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把学生尝试的过程,自觉地放在课堂内完成。这样做,能够促进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在课堂上订正,随时消除学生知识上的漏洞.
  2.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儿童具有好奇心,所以教学中要以疑引思。尝试教学法首先出示尝试题,立即吸引住学生,产生疑问,“教师还没有教,自己会做吗?”然后有了“试一试”的迫切愿望,为了解决尝试题,学生又需要阅读课本例题。尝试题完成后,学生又产生“自己做得对吗?”的疑问,又迫切需要得到教师的评价与指导。因此,尝试教学法是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从一个阶段自然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它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教学上的逻辑顺序的。
  纵观尝试教学近二十年的试验,我们又不难发现其具有的自身价值: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促进智力的发展;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3.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4.方法简单,易学易用。
  邱学华老师创立的尝试教学理论,不仅填补了我国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教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更为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可行性极强的“实践模型”。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   地址:金山区朱泾镇浦源路118号  电话:67353023   邮编:201599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015号

沪ICP备17057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