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lisa
发表时间:2004-09-28 08:54
浏览次数:934
作文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作文水平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单靠一学期教材中的六篇作文也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开展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地强化训练才能切实提高其作文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重视以下实践活动。
一、开展兴趣活动,创设作文情境
小学生之所以对作文兴趣不高,一是无材料可写,有“巧妇难煮无米之炊”之感,常因诸多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实际或宣传材料早已写俗了,学生觉得无话可写,因而胡编乱造,生搬硬套,而自己要说的内容常因缺乏倾吐的机会而自生自灭。其实小学生的习作主要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来反映自己的生活。二是缺乏习作的问题意识。作文也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景、说轻事例、布置要解决的任务,促进学生思考与探究,展开丰富的想象。基于这样,我们注意创设或再现情景、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比如;在教《翠鸟》一课时,根据《翠鸟》的写作方法,我要求学生仿写一篇。但是由于同学们家中没有饲养小动物,无实际生活经验,于是我在写作前宣布要举行一次“小动物饲养比赛”。让同学们去接近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观察小动物,然后熟悉小动物,最后自制面具或者头饰或者写介绍稿。作文课上,先让他们表演、介绍,再要求他们写下各自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写出了真情实感。再如,小朋友写一项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在体锻课上让小朋友做游戏,学生兴趣盎然,写起来得心应手。
二、 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可写的内容很多,如果学生思维狭隘,同样会感到无话可写,无情可抒。基于这,我们尝试从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人手,逐步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我们常借助课文进行片断练习。比如:学习《黄果树瀑布》一文时,在学生读懂文章以后,让学生上网或者看课外书欣赏祖国或者世界各地的美景,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个景点。学了《饭钱》以后,我让学生想象写一段阿凡提听了穷人的话后的具体想法和做法。写《商店的橱窗》重点介绍一个橱窗以后,然学生根据写法,写自己印象深刻的橱窗……读读写写,课内和课外结合的习作练习,学生不仅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增强了习作兴趣,而且有助于拓宽学生作文思路,引导他们积极深入钻研问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三、给学生讲评、修改方法
我知道,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评价。学生必须具备这种思想品质,才能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修改出好文章。因此,这学期我教给学生讲评、修改文章的方法。学生作文完稿后,就组织他们在小组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评出班中优秀文章让学生赏读并与自己的习作相比,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对于习作中的共性错误让大家一起来分析、讨论、比较、修改,然后再知道他们独立分析自己的作文,综合同学、老师的意见,学习运用别人作文优点,改出高质量的作文,这样持之以恒,对全班同学来说都大有好处,因为他们在实践中都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诸如:谴词造句是否妥当准确;词语是否鲜明;说明是否严密合乎思维过程;立意是否深刻有意义等等,都得动脑筋分析、推理,然后做出判断,并且逐一修改。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可以从好的作文中得到启发,学到方法,得到提高;对写得好的同学也可以从不断修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四、经常进行评优展示活动,提倡新颖的写法
我把一些优秀作文进行展览,让学生在活动中,又一次敏锐地感受到别人作文的优点,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在学生具有一定思维品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作文俗套,采用新颖的方法写作,写出内容具体、立意深刻的文章,并规定套、编、拼凑的作文,最好的也是及格,而不落俗套,有新意的作文得分上升一级,鼓励学生敢于破旧,善于创新,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确定新颖独特的文章中心,使学生作文时候思维开阔,头脑灵活。鼓励学生在大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找出灵活描写的地方,如文章的开头、结尾用个性化的描写手法吸引读者。做到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尽量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动机,提供作文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写有依据,并自感得心应手。尽量让作文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件乐事,使他们对于作文的兴趣更强烈、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