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实践
   作者: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lisa   发表时间:2005-05-18 15:00    浏览次数:8976
    作业不按时完成、同学间相互作弊、欺骗家长或老师等行为,根据小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作为一名语文小学教师,我觉得很有必要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学科特点,根据小学生道德水平发展的年龄特点,在各方面的教学环节中实施诚信教学。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是可以逐渐杜绝以上行为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小事入手

    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以《课程标准》、《德育大纲》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实、有效地进行。小学生思想比较单纯,一些所谓的大道理对于他们实在太深奥。教学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以不说谎话,说真话,说实话,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既不自欺,又不欺人。诚信教育只有抓小事,抓点滴,才能知微见著,正所谓“曲(指细小的事)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的确,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同时还要寻找好突破口。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有关诚信的内容外,还应该把社会当作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课堂,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的现象,要用科学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看待诚信缺失的现象,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做人的诚实、讲信用的观念。

二从课堂事例入手

    教材中所叙述的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教师在举征引申、补充事例时,也需着眼于实际,立足与具体,用学生看得见、想得出的诚信事例来激起共鸣,求得认同。尤其要用身边的诚信的小故事教育小学生,以产生“亲近感”,尽量少用陈年旧事,避免“间距感”。而“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式的空洞说教,更应当避免。

三、从事实入手

    针对学生道德实践中的糊涂认识,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如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承认错误是诚实,帮别人隐瞒错误是义气,在语文教学时就要通过学文明理,让学生认识到隐瞒别人的错误是袒护、包庇的行为,不能视作为讲义气。另外还要针对学生虚荣心理、失宠失重心理、嫉妒心理,及时进行教育引导,要结合课文教学,辨析讨论,并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真正让“诚信”成为时时、事事、人人的行为准则。

 四、从要求入手

    教学内容上要体现教学目标的递进性,作为五年级即将毕业的学要以“不弄虚作假”、“不揽功诿过”、“与人相处讲信用”为主。在进行某一内容教学时,则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引导学生行为时,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远处着眼,近处入手。诚信修养,“譬如行远,必自遐;譬如登高,必自卑。”

    “诚信”即诚实守信。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它,但稍不留意它就会被丢弃。而现实社会中诚信渐远,千年前的圣人们给我们留下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的美德却快被遗失殆尽了。这何尝不是一个大大的悲哀呢?作为学校这块大净土,我们有必要让诚信归来,因为它比荣誉更长久,它比金钱更珍贵,它比美丽更厚重。罗兰曾说:“人生的大海上,风高浪急,你必须自恃扁舟,才能到达彼岸。”以诚为浆,以信为舵,即使浪高风大,也要依然逆流而上,逆风飞扬。古云"言必信,行必果",唯有真正做到"言必信",才是为人之本,在广大小学生中渗透“诚信”教育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   地址:金山区朱泾镇浦源路118号  电话:67353023   邮编:201599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015号

沪ICP备17057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