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lisa
发表时间:2007-02-27 14:58
浏览次数:1057
文学巨匠鲁迅说过:“教育是要立人。”教育就是关注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努力创造并积极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教育就是使学生认识生命,引导他们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爱惜生命”,真正地付诸行动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爱护生命做起,教育学生不攀折花木,不践踏小草,不掏乌窝,不欺负小动物,使他们养成爱惜生命的习惯,在生活中真正体现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学在开展生命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实小学语文一直以来有许多承载着生命教育的文章,例如许多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长江三峡》、《黄山怪石》、《五彩池》等文章,让人感受自然的魅力与壮观,让人不由自主产生一种热爱和向往之情,有了爱无意中就懂得了对生命的尊重。一些写人的文章,如《罗盛教》、《西门豹》、《手术台就是阵地》更让人深切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爱护。那篇写小动物的文章《小麻雀》中,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小麻雀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生命的可贵。
你看,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中五彩缤纷的动植物,组成了一幅幅百读不厌的美丽图画,那些不动物们,轻捷的叫天子,肥胖的黄峰,弹琴的蟋蟀,低唱的油蛉,能发出“啪”的一声的斑蝥,断砖下的蜈蚣,更令人神往的是雪地里觅食的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等等,无不为百草园增添无穷的乐趣。鲁迅先生写百草园中的自然之美,自在之趣,自由之态,引起我们对大自然神奇世界的热爱和向往,激发青少年学生去热爱生命,关注自然,探索自然的美好感情。
再看,那位作家兼画家的冯骥才笔下的小珍珠鸟,浑身毛茸茸的,像一只蓬松的球儿。它有“我”的茶杯中喝茶,在“我”面前的稿纸上走来绕去,并啄啄“我”的笔尖,甚至在“我”的肩上睡着了,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人鸟共处图啊,这令人羡慕的互相依赖的美好境界,就来自作者对弱小生命的热爱与百倍的呵护。人与鸟尚且如此,人与人这间更应如此。我们需要信任,我们呼唤爱,首先我们得付出爱,让人信任。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一文,讲述一只老麻雀为了保护幼子而不顾自己的弱小,敢于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挺身而出,你看它“突然从身边的树上落下”,“势如飞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鼻前来。它惊惶万状,倒竖了全身的羽毛,发出绝望而哀求的叫声,两次投向那牙齿发光的张大的口边。”因为爱,使它变得悲壮,母雀纯洁无私崇高悲壮的爱子之情使学生深深感染。
由此可见,我觉得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关善待生命的问题,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惟其如此,语文教学才更多的注重在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学生。教育我们的学生关爱身边的每一种生物,与它们做朋友,与大自然做朋友,弘扬人文精神,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应尽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