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作者: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   发表时间:2008-04-07 08:59    浏览次数:1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工作作风,以不断强化全体教职工的精品意识为重点,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扎实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切实改进教学管理和校本研究,内强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外树形象提升教育品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努力开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与安全防范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制,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力争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2、坚持以德育为核心,狠抓德育的有效性,加强“树魂立根”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积极深化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确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和案发率为零。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师德教育为主线,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引导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努力构建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4、狠抓校本研究,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课堂改革为重点,构建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举行优秀校本课程评比活动。
  5、扎实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各学科质量抽查确保在区平均线以上。
  6、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大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快校园网资源开发,骨干教师逐步建立起个人主页。进行建立班级、学生主页的试点。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工作。
三、具体工作:
(一)严格安全管理,创建安全校园
  每一位教职工都必须确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活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按照“三个一”(安全工作压倒一切,一把手总负责,一票否决)和“三为主”(以预防为主,以常规工作为主,以自我保护为主)的要求,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安全教育到位、措施有力、资料完整,把学校安全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实现创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的目标。修订学校各种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方案,做到防范于未然。
  2、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深入开展防水、防火、防盗、饮食、交通和安全使用煤气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安全工作天天讲,事事讲,处处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建立健全安全检查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后勤部门一要定期检查学校的各种教育设施,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做好过程记录;二要严格食堂卫生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安全。
  4、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门卫、值勤教师要认真做好值勤工作,保证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坚持门卫登记制度,杜绝校外人员擅自入校。
  5、积极与综合委、公安局等部门联手,整治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形成学校安全防范体系。举行防暴演练。
  6、针对薄弱环节,痛下整改措施。针对存在的放学路队散而乱、学生课间休息危险动作多的现象,要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课间巡视制度,发挥红领巾监督岗位的作用,并且对教师上课清点人数、放学清查人数、家长带学生出门等做出明确规定,实行学生在校安全无缝隙管理。
(二)构建教师成长平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继续创造有利条件,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狠抓师德建设,建设一支奉献型的教师队伍。
  (1)强化理论学习。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好专题教育活动。努力将理论学习与师德建设相结合,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不断创新学习模式。
  (2)关注教育细节。引导教师关注教育细节,从小事做起,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开展“规范仪表、规范语言、规范行为”活动,做到仪表端庄,谈吐文明,坚决杜绝教师忌语;举止文明,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宽严相济。
  (3)增强责任意识。继续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守则》要求,开展“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系列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成为工作上有动力、事业上有追求、发展上有目标的现代型教师。
  (4)强化角色意识,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结合“坚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倡导广大党员吃苦在前、服务在前、奉献在前,在教师中真正发挥其表率作用。学校领导班子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既要完成教学工作,也要在部门工作中不断进取,要真诚坦率、通力合作。领导班子要发挥团队精神,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学校中的难题,提高工作实效。
  (5)增强服务意识。开展“教师勤访学生家”和“教师形象众人评活动”,重点落实对生活贫困生、学校困难生、行为偏差生的帮扶工作。
  2、开展校本研究,建设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1)实施“读书富脑工程”,抓好教师的读书活动。读书能怡情,读书能博采,读书能长智。坚持“四个为主”的读书策略:学习内容以学习教育专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与博览群书相结合;学习形式以个人自学为主,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与课余学习相结合;考核结果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主,与检查交流读书笔记相结合。我们喊响“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的口号,积极开展读书报告会、心得交流会等活动,让学习和思考成为大部分教师的自觉行为。
  (2)加强校本研究,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教研组的根本任务,因而,要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教研活动课题化,做到教研活动与课堂实践整合、与科研课题整合,努力使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①自我反思。要以教师写教育随笔为抓手,深入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帮助教师养成“思考着实践和实践着思考”的习惯,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自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做到“眼勤多看、耳勤多听,嘴勤多问,脑勤多想,手勤多写”。
  ②同伴互助。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本学期在“同伴互助”方面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第一,集体备课。一是以备课组为定位,深入研读教材,真正理解、把握教材。二是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制练习题目。
  第二,执教同一教材。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编写具体教案,共上同一教材,努力形成“上课的教师甘当靶子,评课的教师善于挑刺”的氛围。
  第三,开设“教师论坛”。结合教师读书、撰写教育随笔等活动,以“有效教育”为主题,开设教师论坛。
  ③专业引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借脑”活动。举办“校本课程编写培训班”。
 (3)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全面提升办学品味。人人参与教育科研,力争每人承担或参与一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①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要以课程改革为切入口,以发展和创新为动力,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要求教师每周看一篇教育论文,每月看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同时,每月写一篇教育随笔。
  ②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帮助教师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观念。继续深化“诚信教育”研究,要在学科渗透中有所突破。启动“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建立若干子课题。做好新课题的开发工作。
  3、实施名师工程,建设一支专家型教师队伍。
  (1)确立“自动发展”机制。结合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订,要求教师从教育思想理念、领悟教材水准、课堂教学水准、教科研水准等方面,提出切合自身发展的个人目标,并指定相应发展的学习措施。编辑《我与学校同发展——教师个人“十一五”发展规划》专集。
  (2)抓好校本培训。坚持讲究实效、适度超前的原则,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帮助教师确立“培训是最好的福利,提高是最大的报酬”的观念。一是鼓励并合理安排教师参加本科学历进修;二是组织教师参加以编写校本课程为重点的新课程培训;三是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3)实施名师带动战略。注重名师资源开发,成分挖掘名教师和骨干教师自身的创造潜能,发挥传、帮、带作用。一是对有发展前途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在教育理论、教科研能力、教学实践等方面再上新台阶;二是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进行师徒结对,将新教师带进成长快车道。
  (4)搭建教师成长舞台。组织教师参加金山区第三届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举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暨教学能手评比活动。
(三)全面推进二期课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确立理念先行的工作方式。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改革课堂教学为重点,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不断“履新”、“求新”、“革新”,自觉走进新课程,将课程理念真正内化为自觉行动。
  (2)重视校本课程建设。按照新课程改革方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有计划地实施已经形成的校本课程,并进一步开发学校特色课程。举办校本课程编写培训班。
  2、规范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管理。
  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是维持学校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没有一流的管理也就没有一流的质量。因此,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管理就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强化法规意识,严格教学常规。以“学有规范,教有规格,管有章法”为目标,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教学常规。教师执行教学常规要做到四个经得起:①经得起随堂听课;②经得起备课检查;③经得起作业抽查;④经得起质量调研。
  (2)强化有效意识,减轻过重负担。针对目前不少教师过分依赖现成练习题的现象,组织教师精心设计、编制课后练习题,使各种练习更加实在有效。对学生练习教师要做到“四精”和“四必”。“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和精批。“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和有评必补。
  (3)强化公平意识,教好每一个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分层递进,分类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重点认真研究学习困难生的实际需要,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是上有明显的提高。
  (4)强化质量意识,抓好质量监控。各科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寻找薄弱环节,切实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学校不定期地进行质量抽查。
  3、积极深化“有效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积极深化“有效教学”,实现“让学生喜欢读书,让教师乐于教学”的理想目标。
  (1)建立“有效教学”研究课题。以《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为课题,总揽学校“有效教学”研究工作。课题研究主要内容为:①创设问题情景的策略;②有效分层教学的策略;③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④有效提高的策略;⑤设计有效练习的策略;⑥有效反馈的策略;⑦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辨证运用的策略;⑧小问题研究策略。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建立研究子课题,并完成研究任务。
  (2)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把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及互动的教学关系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倡导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师爱,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3)完善集体备课。本学期集体备课的重点是以备课组为单位,深入研读教材,真正理解、把握教材核心,在此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编写具体教案。开展“执教同一教材”教学交流活动。
  (4)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把教育手段现代化作为课堂教学增效的重要途径。举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暨教学能手评比活动。
  (5)举行教学展示活动。以实施新课程为重点,组织教师上教学展示课,以此营造教研、教改气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健康教育,抓好卫生工作,努力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2)加强体育课的常规管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举行跳踢拍比赛。
  (3)重视艺术、科技教育,举行庆元旦迎新年文艺汇演,组织学生参加科技节比赛。充分张扬学生个性,为特长生举办个人书画展,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活跃校园文化。
  (4)举行“读书节”活动,促进勤读书、爱读书浓郁氛围的形成。
  5、抓好语言文字工作,促进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开展好推普周活动,举行写字比赛,坚持“四用语”,坚持“天天拼”,不断提高语言文字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组织教师参加常用错别字纠错比赛。
(四)加强“树魂立根”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实现“小公民”道德建设和“五小”行动为目标,围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这个主题,从大处着眼,从点滴抓起,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本学期要突出“做人”教育,明确提出金山人要成为读书人、文明人、健康人、现代人。教育口号:“树师表形象,做文明学生”。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以“爱”为主线,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研究,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班主任工作要由“管理型”逐步转变到“引导型”,要深入细致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到“四勤”,即勤看、勤听、勤讲、勤查,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举行主题队会观摩活动,进行制作班级主页的试点工作。
  2、深化诚信教育。
  继续落实《朱泾二小诚信教育实施方案》,以“扬民族精神,做诚信少年”为主题,深化诚信教育。以“诚信作业”、“诚信试场”为重点,明确诚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使学生从内心理解诚信是一种高品位的道德素质,培育诚信师生,打造诚信校园。要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
  3、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是做人的气节。9月份是“民族精神宣传月”,学校要应用多种渠道和载体坚持不懈地开展这方面的教育。要以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组织教师学习学校编辑的《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实用手册》,更加有效地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1)把握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分层次要求
  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是民族精神的三大重要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要一以贯之并有序递进地进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要突出民族精神教育的层次性,低年级重点进行热爱祖国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的含义,会唱国歌,对国旗敬礼;中高年级重点进行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56各民族的大家庭,认识祖国的版图和辽阔疆域。
  (2)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要通过“行、习、赏、唱、礼”五个版块的建设,使学生在考察活动、社团活动、社会服务、军政训练、科技活动、民俗技艺训练、名著阅读、影视观赏、戏剧欣赏、歌曲学唱、农村和企业实践活动、节庆活动、仪式教育中长见识、砺精神、明志向。
  (3)开展“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学唱一首革命歌曲,写一篇观后感,讲一位英雄的事迹,举行一次爱国爱党爱家乡主题班会。如:
  ①结合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学唱抗战经典歌曲,举行“学英雄,忆英雄”故事会。
  ②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开展“爱我金山”主题活动。
  ③结合教师节,开展“感恩体验”教育活动。
  (4)充分发挥民族精神教育校本教材的作用
  要充分利用《中华美德故事集》、《中华传统节日》、《近代、现代中国100位历史名人》等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努力形成我校民族精神教育的特色。
  另外,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诚信教育时,开展编创童谣活动,让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受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5)重视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要使全体教师明确自己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主要职责,进一步增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深入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民族精神内涵,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之中。
  结合教育随笔的撰写,征集我校教师在民族精神教育和诚信教育中的“教育故事”,编辑《民族精神教育“教育故事”汇集》。
  4、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的55个细节》这本专著,提高教师对培养好习惯重要性的认识。
  (2)以培养“十个道德好习惯”为抓手,大力开展行为规范教育。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抛杂物、说脏话、损公物、吃零食等不良现象,积极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系列教育活动,逐个进行纠正和扭转,将“果皮纸屑不乱丢”、“学校水电我节约”、“花草树木我爱护”、“零食玩具不进校”、“上下楼梯有秩序”等一系列要求,一个一个地进行训练,使常规教育落到实处,帮助学生养成“三个文明”,即养成文明的语言,养成文明的思想,养成文明的行为。继续抓好“三带、三保持、三关好、三不准”和“五无”教育。
  (3)办好“好习惯俱乐部”,定期对中队推荐的会员进行培训。设立“少先队值勤岗”,成立大队部督察队,认真做好检查考核工作。以评选行为规范示范员和创建“文明班级”为有效机制,促进学校行规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5、重视家庭教育,办好家长学校。
  树立“双合格”活动优秀典型(“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开展亲子读书和亲子道德实践活动。举行一年级家长半日开放活动。
  6、创新少先队工作。
  坚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的原则,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增长才能。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重点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等,整合资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努力创建少先队工作特色。
(五)强化学校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
  1、确立勤俭意识。要合理用好有限的教育资金,强化节约意识,将一切不必要的消费节省下来,投入到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去。
  2、树立效益意识。有效使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保管好现有的财产,定期清帐理财,做到帐物相符。期末对教师办公室、专用室、教室的财产进行验收。
  3、严格财经制度。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全面实行义务教育“一费制”的收费办法,期末把收费清单告知家长。做好年度经费的预决算工作。
  4、进一步完善食堂管理新体制,狠抓食堂卫生,努力把食堂办得更好。
  5、完善购物制度。购买物品,要经过验收人、分管领导审核后方可报销。
  6、加强校容校貌管理,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做好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后勤人员必须按时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7、做好老校舍实施“着装工程”的规划工作。
  8、重视档案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图书馆建设,发挥图书馆的育人作用,及时为学生提高精神食粮。
  9、按照有关要求,配备好专用设备,发挥专用设备的使用效率。
  “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我们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教育创新,以饱满的热情,不懈的努力,务实的举措,全力推动学校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   地址:金山区朱泾镇浦源路118号  电话:67353023   邮编:201599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015号

沪ICP备17057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