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十一?五”规划
   作者: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   发表时间:2008-04-07 09:23    浏览次数:17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确定重点,把握重心,整体规划,注重建设,形成特色,讲究实效”的原则,积极探索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加强三线一面、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构建成低、中、高年级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内外结合,互相协调的德育大纲格局,使学生在思想大的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以“树魂立根”教育为核心,以扬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确立“实践体验”的理念,促进德育内化,提高德育实效性。切实做好德育教育事业的最大根本——以德育人。

二、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一)基本要求:
  1、确定重点,把握重心。
  德育工作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五爱”情感、“五自”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品德行为、文明习惯的养成等基础教育为重点,以锻炼学生的意志,训练行为习惯、培养爱国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求知态度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为国成才”的志向和全面发展的观念。
  2、挖掘资源,拓宽渠道。
  在当前,德育工作应更好地发挥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对学习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挖掘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国情资料、市、区、校德育基地、英雄模范事迹等,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充分利用晨会、班队、思品、社会的课堂教学、少先队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影视书刊、艺术科技等载体,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尤其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3、勇于探索,善于总结。
  德育工作要主动地适应社会要求,在对实践中出现的信情况、信问题要不断研究,勇于探索,全体教师要潜心研究怎样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怎样促进学生逐步培养好的道德品质,学校以“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主要任务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以“树魂立根”作为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以扬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落实《上海市学校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第一期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第二学期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每学期举行有质量的、规范的升降国旗仪式等常规制度,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积极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活动,逐步形成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亲切依恋之情,尊重老师,尊重长辈,诚实守信,团结同学,关心他人。
  2、强化行为规范教育。
  从“七不规范”教育着手,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争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的行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基础文明习惯和助人为乐的品德,努力在几年中使学生在文明礼仪、社会公德、学习态度、劳动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学校保持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水准。
  3、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从生命角度看,教育就是一种保护,既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也是维护学生的心理安全,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确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活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学校加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的教育。
  认真贯彻《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大纲》的要求,充分利用思想品德、少先队活动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民主和法制的启蒙教育,培养遵纪守法、辨别是非、规范行为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宪法》、《国旗法》、《中华民族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有关法制的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使“生命中有法”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切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注重综合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的内在素质和自我修养得到提高和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 实验校的作用,加强日常“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断健全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碍、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五年内使我校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示范校。

三、具体措施:
    1、优化育人环境。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把校园营建为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学校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等活动。建设校园绿色网吧,学校定于每学年举行二次科技节活动,一次运动会、二次校级乒乓赛,二次广播操比赛,二次大型的文艺汇演,一次诗歌朗诵会,一次艺术节活动等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营造和谐、文明、向上的成才氛围。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努力净化校园及班级环境。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学校是大家,班级是小家,我爱我的家,美丽靠大家。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高雅的方向发展,创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
  (2)强化家庭育人环境。
  家庭的环境氛围、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深刻、长远的影响。学校每年调整一次校级家长委员会人员,召开二次校级家委会会议、各班每学年进行四次的上课制度,组织学习和贯彻国家教委和全国妇联联合颁发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切实承担起法定监护人的职责,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育人功能,为社会的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3)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德育各种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作,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主要作用,把优化社区环境列入德育工作内容之中,学校与南圩、钟楼、北崴小区建成共建对子,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工作,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优化社区育人环境,学校积极依靠社区各有关职能部门,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配合,加强对后进及特困生的帮助和教育。
  2、重视基本建设。
  (1)队伍建设
  重视德育队伍建设,依据《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以“培养敬业精神,塑造教师风范,提高育人水平”为目标,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确立“全员育人”的理念。切实做到为人师表,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到市、区有关部门进行培训,学校每学年进行二次对班主任的培训,特别是对青年班主任进行培训。建立以支由校心理教师、答对辅导员、部分班主任组成的德育科研核心队伍。完善对班主任的考核制度,加强少先队小干部的培养,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健全班级校外辅导员队伍,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班主任,逐步树立优秀班主任标兵。
  (2)制度建设
  从我校实际出发,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完善定期的评定学生品德行为和市、区、校三级的优秀队员、好苗苗、优秀班集体、校级示范员、示范班、文明班队等评优制度;健全及巩固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队、保洁队制度,创建市、区优秀社会服务队。
  (3)基地建设
  按照“有稳定的教育内容、有宣传资料、有专人负责接待、有操作进行规范”的要求,建立各类制度,并研究基地的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结合点,对基地的教育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以增强教育效果,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巩固现有的4各德育教育基地。
  3、狠抓德育科研。
  德育工作必须树立向科研要效益的思想,以先进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指导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由一名教导主任具体负责,做到每年有德育科研课题,争取每年区级德育论文评选有奖项,重视 对信形势下德育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要以科研促德育,并抓出时效。力争每二年出一个德育科研成果并加以推广。
  4、保障德育经费投入。
  学校做到积极投入德育工作专项经费。根据德育工作要求,落实经费,确保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不断完善、优化教育手段,为德育工作提供必须的场所、设施,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建立德育工作专用室和德育工作资料库。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   地址:金山区朱泾镇浦源路118号  电话:67353023   邮编:201599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015号

沪ICP备17057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