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品德培养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具有特殊的优势。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呢?
●形成正确的家教观。《新三字经》里说:“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家庭教育须以德为本,促使孩子全面发展。如果在家教观这个根本问题上出了偏差,孩子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品德问题。
●为孩子作出榜样。子女最信赖的莫过于父母,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把教育的目标指向孩子,自己的言谈举止却与教育目标背道而驰或完全不一致,这样的教育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其本身就会铸成孩子的不良品德。
●将孩子的品德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如果小毛病不在意,偶然的过失不理会,品德问题就会越聚越多,最终必然导致质的变化。那时再来大抓特抓,恐怕是“亡羊补牢”的深刻感叹了。
●积极支持、鼓励孩子投身社会实践。使之在学校、社会等各项公益活动中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消除“自我”意识,自觉融入社会,从小培养“我为人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