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无疆
   作者: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   发表时间:2013-03-29 16:23    浏览次数:471

徐孝慈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学生的保护神。

一天放学后,我让张嘉诚把写好的作文本交来,并指出了他先前作文草稿中内容太简单的问题。他看了看我 ,又看了看来接他的继父,习惯性地伸了伸舌头。谁知,他继父“啪”一记耳光打来,小孩脸上即刻红了起来。我愣了一下,马上把他拉到一边,质问:“为什么打他?”他继父理直气壮地说:“谁让他做怪腔。”我说:“那也不能打他呀。当着我的面打他,是不是表示对我不满?”他继父说:“我管孩子不对吗?”我也就不客气地说:“在学校里,我来管,在家里,你们家长管。”见我生气了,他继父抛下一句:“那以后有什么事,不要告诉我们。”我回他一句:“告诉你们家长,是要你们配合老师教育。”他继父虎着脸独自走了,留下两眼泪汪汪的孩子。我叮嘱了小孩几句,让他以后作文内容要写得充实点,不能三言两语就应付了事,并让他回去乖点,作业尽快完成,就让他回去了。望着小孩远去的背影,我为之叹息。

这原本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孩,比较聪明,但有点懒散。自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和外婆长大,平时调皮,不肯做作业。母亲经常上夜班,不能很好地陪着他,学习习惯不好。有时还不听话,一、二年级时他母亲就因他学习习惯问题大伤脑筋。二年级下学期,他有了继父,从此噩梦就开始了。因为作业拖拉,上课纪律不好,听课不认真,导致成绩急剧下降,回家经常受到严厉惩罚,身上常常带着伤。我多次找他母亲交流,希望他们手下留情。他母亲也表示会好好教育。但火气一上来,惩罚就免不了了。直到有一天早上,我看到他鼻青脸肿,脸上有明显伤痕,不像平时那么活泼,看上去有点呆涩。我不敢想象他母亲和继父是怎样惩罚这个孩子的,只是为他心酸。我忍不住发了短信,告诉他们再这样下去,我要向学校汇报了。他们急了,匆匆赶来与我评理。我肯定了他们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同时指责他们下手太重,太狠,指出他们这样做,影响很不好,对孩子来说是很残酷的,家里老人也是不赞成的。我劝他们慢慢来,孩子的转变是要一段时间的,要对他耐心点。最后,他们也保证以后尽可能不体罚小孩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们确实改变了不少,小孩也慢慢地在进步。课堂上,我尽量照顾他,看到他要开小差了,就让他发言。回答正确了,及时表扬。写作业时,我总是让他坐在旁边;看到他字写得认真了,就说:这个字写得真漂亮!作业很快完成了,说一句:今天做得真快!他也就来劲了。作业的速度快多了,上课发言多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及时鼓励,经常提醒,使他能把这势头很好地保持下去。但是,毕竟是小孩,活泼好动是男孩的天性,调皮捣蛋也是免不了的,偷懒也是情有可原的。小孩往往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尽可能地对家长报喜不报忧,不希望小孩因为一些小错误而受罪。当然,我也不能允许他一直犯错误。有了缺点,我还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并创造机会让他及时改正。小孩也知道老师对他的好,所以平时也愿意听老师的话,跟老师交流,同学之间相处也融洽了。以前语文考试时,他不抓紧时间,来不及完成试卷,经常会不及格。现在能按时完成了,成绩也不错。看到他的进步,我为他高兴,感到欣慰。

确实,他的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花了不少的精力。能每天检查好孩子的作业,尽可能做到不缺不漏,有缺漏的能及时督促补齐。发现问题能及时跟老师沟通,配合老师进行教育。教育小孩的方法也改变了不少。夫妻俩针对孩子的问题能相互沟通,共同教育。我也为他们的改变而高兴。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任务加重了,学生的压力也重了,竞争意识也加强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高了。学生也进入了一个转型的年级段,新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不能及时消化、掌握,作业量也相应增加了,学生开始不能很好地适应,因此,一些家长出现了焦虑的情绪。像张嘉诚家长这样的心情,我是可以理解的,出发点是让孩子学好,长大了有出息。但是,我不赞成他们的棍棒教育,法西斯教育,更不愿意看到在老师面前打孩子。因此,我在学校里总是催促他们尽快完成作业,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他,监督他,不时地表扬他,鼓励他,让他与同学比赛,使自己在学习上产生动力,不仅改变他的惰性,同时也能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进步。同时,在家长面前,我也告知学生的点滴进步,共同创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师爱无私。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学习好,身体好。当学生受到伤害时,教师就应当保护好他们,使他们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是可以依靠的。当自己感到无助的时候,还有老师在关心着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温暖,树立信心。教师的爱,必然化作学生学习的动力,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人生。“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情感化,循循善诱。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争气,能受人喜爱。年轻的家长往往缺乏耐心,教育孩子简单粗暴,不听话就打,一闯祸就罚,以至于学生产生以暴制暴的报复心理。他们在家里受委屈,就要在学校里发泄,于是,就形成“在家畏惧,在外好斗”的两面心理。因此,我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强调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对于学生,我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家长的心愿,另一方面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表现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规范。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通过平时面对面的辅导,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   地址:金山区朱泾镇浦源路118号  电话:67353023   邮编:201599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015号

沪ICP备17057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