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3)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以实现“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办学宗旨为行为目标。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中促进行规建设,实现学生、教师的持续发展。
学生学会五个一:学会做一个文明礼貌、严于律己的人;学会做一个知识扎实、学有特长的人;学会做一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人;学会做一个承受困难、勇于进取的人;学会做一个遵纪守法、机智勇敢的人。
教师做到一个新:自觉做到“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创造教师新形象。
二、指导思想:
从“七不规范”教育着手,以“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重点,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开展《争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的行规教育活动,同时在师生互动中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沟通和联系,形成合力,带动学生行规的教育和养成,使学校“市行为规范示范铜牌校”的水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倡导教书育人。
(1)开展“敬业爱岗,提高素质,争做二十一世纪合格教师”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塑造教师新形象。
(2)开展“今天怎样做老师”讨论活动,通过开展师德讨论,举办师德讲座,举行师德演讲,提高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
(3)开展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主题的爱生月活动,形成教师行规的思想基础。
(4)制订《教师师德考核细则》,考核教师的师德和教书育人工作,做到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同时与文明组室、优秀班主任的评比、骨干教师的评审相结合,树立师德规范的榜样,从而加强教师行规建设。
(5)开展岗位练兵,提高业务水平,从而促进教师行规建设。
(二)加强学生行规建设,狠抓习惯养成
(1)抓好“十个好习惯”培养,认真做好“十个好习惯”的认知教育,举行“十个好习惯”知识竞赛活动,小报评比活动,增强行规建设的主观意识和行为意识。
(2)抓好诚信教育。自编《诚信教育》校本教材,要求做到四个一:收集一个讲“诚信”的故事;写一封呼吁“诚信”的书信;出一期“诚信在身边”的黑板报;召开一个“诚信回归”的主队主题会。
(3)把各项活动中学生的行规表现纳入行规示范员和行规示范班的评比内容中。
(4)以礼仪教育为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创建学校行规教育的特色。(见朱泾第二小学学生礼仪教育训练阶段要求)
(5)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把行规具体化,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各年级行规教育进行层次化教育。(见朱泾第二小学学生行规教育分层实施细则)
(三)密切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1)依托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社区的德育基地,调动各方面教育力量把行规教育落到实处。
(2)重视与家庭的沟通,制订《朱泾第二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家校同步要求和内容》,进行讲座、座谈等形式与家长同步教育,使学生的行规教育得到保证。
四、评价机制:
(1)评价标准和内容(见《朱泾第二小学师德考核细则》、《日常行为规范示范班基本要求》、《文明班队、整洁班评比要求》、《一日常规检查表》、《学生食堂用餐评比表》。)
(2)评价方法:
1)教师评价:每月教师自评,每学期有互评,再有领导小组审评,结合家长问卷或座谈进行总评。
2)学生评价:根据小学生行规标准及学校制订的各项指标,每月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审核,同时评出行规示范员及不定期的由德育小组人员进行抽查。结合少先队争章活动,评出各类奖章得主。
3)班级评价:以行规示范班的要求及学校制订的《行为规范评估》表上的项目进行评估,以值日中队日常检查、每月德育小组检查为主,卫生室和行政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打分评定,每周颁发金、银星,每月评出行规规范班,期末评选文明班队。
五、学校管理:
巩固管理网络,形成管理合力,落实管理职能,做到有规章制度、有评价方法、有激励机制,使行规建设在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的促进中健康发展。
加强德育科研,继续进行礼仪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研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在整合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