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礼仪”习惯,争做文明学生
   作者: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lisa   发表时间:2008-11-11 12:57    浏览次数:904
    有一则报道,说一位母亲冒着鹅毛大雪跑遍市区为儿子买回一串香蕉,自己刚尝了一口,儿子声色俱厉地叫:“吐出来!”这位孩子是何等的自私。在家长宠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却是如此自私地回报父母。这真是良心的泯灭,由此看来,重视礼仪习惯的养成已刻不容缓。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任所欲为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的美称,会不会断送在当今的青少年手中,可见,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礼仪,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

    其次,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

    第三,学习“礼仪”重要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

    本学期,学校为了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开展了“树师表形象,做文明学生”的活动,又制订了《朱泾第二小学礼仪常规》。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做一个文明学生。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   地址:金山区朱泾镇浦源路118号  电话:67353023   邮编:201599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015号

沪ICP备17057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