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草长莺飞、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季节,春风和煦、万木吐绿、百花盛开,恰是一个郊外踏青的时候。同学们,当你们携手相伴外出春游、欢笑踏入校园之时,自我保护、自我救护的安全意识应时刻萦绕心头。为了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降低少年儿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自1996年起,我国就建立了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值此第十八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之际,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有关自救自护能力,进一步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校园安全环境。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围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宗旨,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自护自救,防灾和逃生能力,加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自觉远离危险区域。“安全无小事”,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安全的有心人,毕竟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当我们享受阳光,感受人间冷暖时,总有一些惨痛的教训深深地刺痛我们的心头: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如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等。在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学校安全事故所占的比重很大。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防范知识匮乏,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它关系到我们的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关系到我们的老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因此,全校教师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从严管理,重点预防,要把学生的人身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把安全教育贯穿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利用尽可能多的机会和形式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做好防范工作;同时,为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应经常检查消防设施是否损坏、过期及教室、办公室等区域的电路、多媒体等用电设备、消防通道、应急灯是否完善;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走,不要拥挤和相互推攘,课间不得在走廊、通道中追逐、奔跑、吵闹,体育活动,实验课及其他户外活动,严格服从老师指挥,严守操作程序,预防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当然,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不要在校外没有卫生保证的地方就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时常发现有部分学生放学的时候,在校门附近的摊贩那里购买零食或其他油炸类食品,以后学校组织人员对这类学生进行拍照,尔后告知班主任老师)
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认识到位是前提,注重细节是关键,狠抓落实是根本,强化责任是保证,持之以恒是精神。希望通过安全教育日的活动,在全校师生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希望全体师生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热爱自己的生命,关心他人的安全。让安全常驻我们心中,让安全伴我们成长,让安全伴我们腾飞,积极去创造未来健康、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