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学段间教学衔接的若干意见
   作者: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lisa   发表时间:2008-10-06 15:11    浏览次数:507

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文件


金教基[2008]2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学段间教学衔接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现《金山区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奋斗目标,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学段间教学衔接工作,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各学段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学段间教学衔接的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优质、高效、有序、连贯的学段间教学衔接,是学校教学质量得以长期稳定与良性循环的基础与保障。加强我区的学段间教学衔接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注重人文关怀,引导教师站在学生可持续发展与终身教育的角度,以每个学生的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为目标,按照特定年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深入研究衔接阶段的生情、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为学段间学生学习上的平稳过渡,以及为高一学段输送具有核心学习能力的学生奠定基础,形成理想、和谐的学段教学衔接长效机制。
  
  二、确立学段间教学衔接的目标
  1、教师: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非智力学习品质,给予学生指向未来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
  处于学段衔接年段(毕业年级或起始年级)的教师,应着力研究不同学段间在教学目标上的共性与差异性,围绕学段间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与课程方案,细化各阶段所要达成的课程要求与教学目标,以“降低难度、减缓坡度、逐步提速”为前提,正确定位并细化各学段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逐步形成我区各学段学科衔接教学的目标体系,避免盲目拔高教学要求,使学段间的教学衔接更平稳。
  2、学生:期待并适应高一学段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与学习习惯,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有主动持续系统的学习行为。
  3、学校:具有促进学段间教学衔接的专项行动机制,师生适应良好,毕业年级与起始年级间教学质量稳定且良性循环,教学质量高。
  4、全区:建立有效促进学段间教学衔接的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开展学段间教学衔接的各类行动研究,各学段衔接有序、连贯、和谐。
  三、组织学段间教学的有效衔接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段衔接主要包括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小学)、小初衔接(小学与初中)、初高衔接(初中与高中),各学段间均应包括教育、教学两方面的衔接,在教学衔接方面应明确以下要求:
1、全面把握学段间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深入研究不同学段的课程方案,全面把握教材的目标序列与知识体系,对教学要求差异较大、教学内容较易脱节的,应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身心特点、学习基础,提前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编写衔接教学读本,在学习准备期内补充使用。同时,应精心设计或选择起始年级的作业、练习与测试题,为教学内容的衔接作必要的补充与及时的评价,并且重视作业的布置、批改与反馈,为起始年级的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必要铺垫。
  2、不断优化学段间的教学方法
  教师全面了解生情学情,以学生原有学业基础与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为基础,继承并发展前一年段的教学方法,有效设计并选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优化学生学习品质。通过分层教学,激发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强化学习意志,培养自主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能尽快适应。
  3、预设起始年级1-2周的学习准备期
  各学段起始年级设1-2周的学习准备期。要求教师充分了解起始年级学生学习的共性与个性,学习基础与已有经验,促使教师将自身原有教学背景与新年段的课程教学要求有机整合。特别关注准备期内学生的学习适应与教师的教学适应,对有不适应感的新生和教师及时进行心理上的调适与学法教法上的指导,实现衔接阶段的平稳过渡。
  4、建立学段间教学衔接的联合教研机制
  建立区级、片级、校级联合教研共同体,构建“学段联动、校际互动、校本促动、课题拉动、典型带动、成果推动”的立体化联合教研机制,双方教师定期相互听课评课、研究教材,整体与专项的联合教研相结合,并对联合教研的时间、主题、内容、人员、形式、成效等实行规范化过程管理。
  5、开展学段间教学衔接的课题研究
  由区教师进修学院确定推进本项目的研究课题,并在全区各学段各学校形成本项目的课题群,以科研为引领,以行动研究为手段,将学段间教学衔接的各项研究逐步推向深入。要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与成果意识,分阶段完成本项目的各类研究,并最后形成学段教学衔接的教法(学法)指导课例(案例)集、论文集、学科衔接教材、家长指导手册、学生指导手册等研究成果。
     四、形成学段间有效衔接的工作保障
  1、加强学段间教学衔接的领导力
  (1)教育局成立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本项目推进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统筹,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该项目推进。
  (2)教师进修学院成立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实施、管理该项目的推进。在专题调研基础上,制定本项目推进的具体管理办法,建立教研员与学段衔接学校间对口联络员制度与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学段间教学衔接的过程管理与质量评价手册”,指导学校衔接教学实践。
  (3)学校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项目工作小组,定期分析校情,制订推进计划,建立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对衔接年级的师资配备,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科教师的骨干引领作用。确立学校衔接教学的重点与学科特色,加强对衔接阶段教学的指导与管理,将衔接教学与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化发展结合。
  2、推进学段间教学衔接的制度建设
  (1)建立学段间教学衔接的激励保障机制
  区校两级定期组织学段衔接课堂教学评优、教材教法与学法指导的论文(案例)评选,汇编区(校)内优秀的衔接教学课例、教法学法、补充读本、补充练习,开展联合教研先进集体(共同体)的评选,定期组织交流研讨与评比表彰,奖励先进集体与个人。
  (2)开展学段间教学衔接的师资培训工作。区校两级提前组织学段间教学衔接专项师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通过不同学段教师互相沟通学生与教学情况,使起始年级教师更熟悉学生身心特点,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教学情境,并结合校本研修,促进“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衔接教学实效。
  (3)重视学段间教学衔接的教学环境建设。以学段衔接家长手册的形式,提前对衔接年级开展家校联系与指导。以“温馨教室”的创建为载体,积极倡导勤奋向上的校风、学风与班风。运用情感教育理论,激励教师以情促教、以情促学,努力培养衔接年段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兴趣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金山区教育局
                                 二○○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   地址:金山区朱泾镇浦源路118号  电话:67353023   邮编:201599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015号

沪ICP备17057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