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程新标准,重构课堂新生活
   作者: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   发表时间:2022-08-22 13:05    浏览次数:240

——学习共同体培训

2022年8月21日,朱泾第二小学和奉贤区江海第一小学通过云端,进行了一场以“落实课程新标准,重构课堂新生活”为主题的“学习共同体”培训活动。本次活动分上午、下午两场。

上午的活动由江海一小潘春龙副校长主持,朱泾二小的七彩教师们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参与了此次培训。培训伊始,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静静博士以《学习共同体的深化与发展 》为题,从国家政策层面、区域生态层面、教学现场层面来介绍学习共同体展开的研究和产生的辐射影响。陈静静博士从学与教的两个角度点明了教学现状中的痛处与难处。她特别强调要创设深度学习的课堂生态,从而使学生从虚假学习、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陈博士指出,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分析、评价、创造等方面的挑战性思维问题,通过建设每一个孩子平等、倾听的温暖润泽学习共同体文化,通过明确“学习共同体”领航老师的基本特征,让老师们发现自己的生长力量和责任担当,让学生在安全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深度思考,最终实现基于爱的自由学习与创造。

同时,陈静静博士提出领航教师的五项修炼,向教师们介绍了适合教师终身学习的一些书籍:《教师的挑战》《教师花传书》等,鼓励教师对相关书籍进行研读,结合平时的课例进行反思,并坚持撰写“课例观察报告”,积累经验,记录成果,实现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

世博家园实验小学的芮莹老师在题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校本研修》的讲座中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牢牢抓住学校的校本研修主题。她结合自己这些年来亲身参与”学习共同体“的经历,向一线教师们分享了如何在小学的低学段构建倾听关系。在分析了低年级学生语言体系不成熟,不会交流、不会求助、不会合作、不会分享的难点和堵点之后,制定出倾听的基本规则,同时又在教室环境、交流言语、体态等方面分享了具体操作方法。随后,芮老师还分享了在实施“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世博家园实验小学提供的一些制度保障,例如单双周的协同摩课制度、“焦点课堂”的协同观课制度、读书会的协同分享制度、领航教师的协同发展制度等,使得学科组的成员得以更顺利地开展课堂研究。

最后,由世博家园实验小学张雯老师结合自己的课例,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畅聊了自己作为青年教师,从记录“课堂观察表”受益,在课堂上保障每一位学生投入高品质深度学习的心得。

下午,世博家园实验小学阙思懿老师以“新课标,新征程,携手同行”为主题开展“学习共同体”培训活动,朱泾二小及江海一小数学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阙老师从新课标背景与要义、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述、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三方面详细解读了新课标,并通过三个数学课例的分享,生动地讲述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习共同体”理念,带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课例一:大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设计实践

要想实现学生深度学习,需要立足大概念教学,而要实现大概念教学则需要通过单元整体设计来落实。阙老师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沪教版二年级“三位数加法”单元为例探讨如何从单元教学出发进行学习设计。

在研讨环节,现场教师以五年级“小数乘法”单元为例,探讨如何以单元的视角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教学,同时渗透推理意识、建模意识等核心素养。

课例二:比较学习路径,促进深度学习

阙老师以沪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灯市》为例说明了学习路径对实现深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解决统计气球数量这一问题时,通过对比画线段、摆线段两种学习路径,指出教师应该创设公平学习机会,保障学生学习权利;应聚焦核心学习任务,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应设计挑战性任务,发展学生应用能力。

课例三:追求《平均分》课堂中的“公平”

学校的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因此学习设计要给予学生平等的学习权。阙老师以一节二年级数学课《平均分》为例,从观察者的角度分享了如何营造课堂公平性。整节课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促使活动开展、以安心的学习环境为依托提升学习投入、以精巧的学习设计为载体深化学生理解。

一天的学习充实而圆满,专家们的讲座为两校“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探索明晰了方向,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借鉴,唤起教师们对自己课堂的思考。要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们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提升自我,在实践、反思中不断缩小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撰文:朱梦易   张妍雯

审稿:王新颖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   地址:金山区朱泾镇浦源路118号  电话:67353023   邮编:201599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015号

沪ICP备17057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