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本周听课以“展示、学习、改进、提升”为主题,学校提供三节“网红”课,供全校教师学习研讨。
本周巡课总课时数383节,优秀课时数305节,良好课时数58节,中等课时数16节,差课时数4节。从年级分布来看,高一116节,高二217节,高三54节;从学科分布来看,学科全覆盖,73人被听课。从被听课教师年龄的分布来看,40岁以内的年轻教师278节,40岁以上的资深教师82节。
二、亮点
1.“课堂领航工程”展示课高质量达成教学示范
“课堂领航工程”展示课给出了线上教学的样板和研究对象,其中的突出优点和可提升的部分以及技术改进的方面,都实实在在的有了可研究的“标靶”,在各教研组引起广泛关注。
2.教研员参与展示评课,一些建议引发思考
教研员参与我校“课堂领航工程”展示课并参与研讨,研讨中数学教研员白伟雄“开学以后希望能够及时对我们线上教学内容及时复习巩固”,化学教研员唐其生提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反馈、检测”“线上教学中老师要偶尔露露脸”;英语教研员俞连提出“教师要加强学习交流,充分利用市级课堂,最好能集中学习交流”等意见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引发思考。
3.课堂中融入抗“疫”元素,具有时代感
美术课、英语课等课堂中融入抗“疫”元素,最美逆行者等内容体现时代感,德育教育自然融入课堂。
4.青年教师通过回看等多渠道进行学习
青年教师通过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听取专家和其他教师的评课,再进行自我反思,结合本班情况,部分环节的处理比老教师还要好。
5.教师互动意识增强,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教师互动互动意识增强,虽然学科不同,互动形式有所不同,但大家尽可能在互动,互动区较上周有较大的提高。很多老师对学生作业和互动给予了即时的肯定,学生在讨论区和连麦回答都比前几周有改观,参与讨论区发言的学生人次和名字也逐渐增多。
6.有效的整合应用市级资源、微课资源等多种资源
大部分教师能够有效利用市级资源,根据空中课堂的内容和具体学情进行了相应补充。在使用这个资源时,有的学科老师时利用空中课堂的回看功能,将补充内容穿插其中;有的学科开始是观看空中课堂直播,结束后根据课程有关内容设计了互动交流环节,部分学科还有区级录制的微课。教师能很好地融合和整合不同资源,内化吸收,在自己的课堂上顺利呈现。
三、存在问题
1.部分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主要表现在:师生互动较少、教师一言堂现象、屏幕呈现单一。
2.部分课堂过于依赖空中课堂。
3.有的课堂内容冗杂,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4.部分青年教师学科用语不够规范,语言不精练。
5.拖堂问题仍有出现。
四、改进建议
1.深入开展展示课的课例研训。三次展示课,由于时间安排的原因,课后的交流还不够充分,组内老师交流分享的机会也不多,希望有一个跟充分的研训,进行专业的讨论,建议结合“空中课堂”的学习做个专题研究,可以开展案例分享。
2.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回看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回看功能,先观摩老教师的课,再讲课,尝试进行错时讲课,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3.智慧运用市区校三级资源,追求无缝融合。教学设计是学生学习的脚手架,是教学质量的“硬核”,是必要条件。教师要智慧处理市级资源、区级资源、组内资源,结合自身特点,针对双师教学的现状,在备课时要突出“补位”的特点,注意环节和内容的衔接,使前后教学设计达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效果。
4.课余加强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进一步熟悉工具。网络课堂教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网络状况,建议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学习超星平台、问卷星等信息技能,提升腾讯课堂各类功能熟练转换以备线上教学使用。
5.课堂互动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在线教学与平时课堂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很难进入课堂准备状态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互动环节的多种活动设计可以保持学生注意力,是目前教学的重点。
6.本校录制的微课不宜过长。建议录制的微课(不管是导入环节、习题讲解、典型例题,还是别的内容)不超过10分钟。教师使用的时候应只将片段插在自己的课堂中,不要长时间使用。
7.本周起教学安排已经比较紧凑,学生反馈网课比较疲劳,中午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建议教师不要占用。
8.建立以班主任为中心的教学团队统一班级课堂管理及作业处理,加强协调,并以班会课的形式加强反馈。班主任通过班会课及时了解班级作业总体情况,并了解未交作业学生情况,避免有些学生长期不交作业,习以为常。
线上教学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将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守好线上教学的大门,为线下教学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