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本周听课以“展示、学习、改进、提升”为主题,学校提供两节高三复习课,供全校教师学习研讨。
本周巡课总课时数315节,优秀课时数258节,良好课时数45节,中等课时数10节,差课时数2节。从年级分布来看,高一81节,高二87节,高三147节;从学科分布来看,生化组全覆盖,84人被听课。从被听课教师年龄的分布来看,40岁以内的年轻教师190节,40岁以上的资深教师125节。
二、亮点
1.“课堂领航工程”两节高三复习课高质量示范
“课堂领航工程”的“高三复习课”展示活动继续得到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方面校内教师积极参与,观课人次较高,展示的课堂无论在教学设计、资料收集、课堂实施和师生互动方面,都显示较高水平。
2.利用超星平台,作业讲评有针对性
教师利用超星平台作业正确率统计功能,有的放矢讲评错误严重的题目,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更有针对性;还有的将超星平台某一较好学生作业作为正向例子点评,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3.各类资源智慧处理,逐步融合
对空中课堂的使用,逐渐有了更多的思考。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做出调整,制作课堂ppt,对课堂有想法,对教学有预设,教学内容充实。有的学科团队合作非常好,集体备课,统一教案,统一教学内容。
4.关注学生,师生互动有所改善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逐步提升。随着教师对互动环节的关注与适应,提问和指令越来越清晰,互动给予即时的肯定,学生的响应也越来越快。学生的设备配置和使用状况有好转,在讨论区和连麦回答的质量也逐步有了思维含量,一批学生紧跟教学过程,学习认真,效率显现。
5.课后有部分老师辅导个别答疑。教师在课后让有疑问的同学留下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解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重视。
二、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主要表现在:教师一言堂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整节课没有连麦,教学效率打折扣。有的教师就拿一份试卷拍照讲解,没有使用PPT,屏幕单一。
2. 部分教师对于各类资源使用没有个性化处理。主要表现在:空中课堂的使用有“形”无“意”,教学内容不充实,声音与空中课堂交杂使用,教学针对性较差,课堂效果不理想。事先录制好的校级和区级微课一放到底,个别讲课画面中未出现授课教师,没做到因材施教。
3. 个别教师课堂小细节注意不够。主要表现在第一节课状态不好,带着浓重的鼻音,还能听到打呵欠的声音等。
4.学生迟到现象依然普遍。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有挂机或回避口头表达的现象,学习的参与和互动的及时都存在改进的空间。
5.年轻老师的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主要表现在跟进重点内容时提问随意没做好预设,学生有的反应不过来或者听得很糊涂。
6.部分班级师生工具使用还不够熟练。主要表现在个别同学上课过程中有掉线现象,教师的网络不够畅通,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等。
7.部分教师有拖课现象,时间观念不强。
三、改进建议
(一)对教师建议:
1.关于共享资源如何有效使用
关于共享资源,要针对双师教学的现状,在备课时要突出“补位”的特点,注意环节和内容的衔接,使前后教学设计达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效果。
部分教师态度很好,但无法驾驭双师课堂,专业能力亟待提高。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中,首先要帮助他们“读懂”别人的课,再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2.建议教师通过饱满的精神状态带动学生课堂的专注
有的教师隔着屏幕能感受到到教师的激情;有的教师利用自己的亲和力拉近学生的距离,建议教师利用饱满的精神状态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课堂专注,尤其第一节课。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需提升,作业批改要及时,讲评要有实效。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作业批改要及时。对于学生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建议个别辅导;教学要有侧重点,教学时间分配方面仍需研究,尤其在青年教师群体中。
4.以为学生为主体,多种方式探索更有效的互动
多鼓励学生通过语音回答问题,但是对于提前要求学生举手的做法有待商榷。任课老师还是需要灵活机动,经常变换要求。
5.各类学习困难学生不容忽视
上课能关注到学困生,多请这些学生在互动区发言,和这些同学连麦交流。课后教师要加强特殊学生的跟踪,加强与家长、学生的沟通。
6.各类设备问题及时排摸解决
腾讯课堂学生上台回答问题很多时候其他同学是听不见的,影响其他学生的听课质量,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讨论区增加互动,让所有人看得见。建议利用班会课进行进行网络检测,排查连麦有问题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7.各类方法查找挂空学生
建议通过课前课中两次签到,课后迅速退出课堂形式检测学生是否在线。
(二)对学校建议:
1.深入开展展示课的课例研训。
目前的展示课,教研员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和有益的建议,但限于时间课后的交流还不够充分,可以考虑开辟网帖等让老师发表见解的平台。
2.展示课基本摆脱了空中课堂的直接使用,体现了积极适应学情的教学设计。优质的空中课堂如何有效与校本教学相结合,建议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3.结合数据提高巡课和改进的针对性。
本周展示课听课人数继续推高,显示了大家的积极关注。但在实际教学中,改进的步伐还不够快。是否能分析相关数据,先从某些层面(比如校务会、教学管理部门、教研组)开始,通报听课评价结果,哪些优课、哪些差课,后期重点关注有关课堂,做好个别反馈,提高课堂改进的针对性。
4.建议启动“青苗计划”课堂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