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本周听课以“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讨”为主题,学校提供两节青年教师展示课,供全校教师学习研讨。
本周巡课总课时数283节,优秀课时数223节,良好课时数44节,中等课时数13节,差课时数3节。从年级分布来看,高一108节,高二127节,高三33节;从学科分布来看,除体育外全覆盖,70人被听课。从被听课教师年龄的分布来看,40岁以内的年轻教师237节,40岁以上的资深教师44节。
二、亮点
1.“课堂领航工程”青年教师汇报课得到认可。
“课堂领航工程”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讨”汇报展示活动有两位青年教师进行线上课堂展示活动,青年教师在技术、语言、反应快等方面优势明显,得到广泛认可。
2.教师多方式关注学生。
任课老师关注考勤,部分教师开始了课堂两次签到,课中也有发起签到,学生出勤率高。对于学生学习有所松懈的问题,教师还会同步练习反馈,多次提问的方式达到关注不同学生的目的。
3.课堂改进比较明显。
通过对前期展示课的观摩和研讨,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逐步借鉴一些好的做法,调整教学行为。在课堂组织、作业讲评、课堂互动细节方面有所改进,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更加积极,普遍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对空中课堂的使用做出调整。PPT的制作更加精致,教学内容充实。
4.线上教学优势得到发挥。
有些教师开始使用视频直播教学,和学生交流更亲切。线上教学某种程度上拉近了师生的教学距离,“面对面”学习的感受更强烈,大部分教师边讲边书写的过程,直接呈现在个体学生面前,通过讨论区反馈,可以实时提问,效率提高。
5.新设备使用、新技能开发多种形式提升课堂。
本周在教学辅助设备基本普及到位的基础上,教师的课堂使用体验良好。素材呈现方式多样、教学思维可视、屏幕画面清晰美观,教师软件使用针对不同需求,越显个性化(白板——适合大块面知识网格化呈现、OneNote——适合多种教学素材频繁的顺畅切换等),课堂教学过程流畅,内容呈现丰满。同时教师还能够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如几何画板、投屏大师、谷歌定位等。
6.有的学科推进在线云考试,比较规范。
高一高二高三都通过不同的软件(钉钉和zoom)探索云考试,撰写各类考试说明规范考试,考试总体效果良好。
7.线上班会课受到关注。
高一主题班会展示课形式新颖,内容贴近实际。课上引导学生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倡导结合实际,引导学生重视垃圾分类、保护生态、珍惜生命,活在当下,争做知行合一的生态保护达人,生态教育效果非常好。
三、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一言堂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尤其在练习讲评课上尤为明显。
2.部分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作业讲评与新授课的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3.有的教师各类资源使用不合理,课堂效果不理想。
4.课堂内容选取和互动问题依然存在。
5.学生开始出现松懈情况。
6.拖堂现象仍然存在,中午晚上周末等时间占课情况还是比较多见。
四、改进建议
1.各类考试延期的应对。各备课组加强线上线下的研讨,为后期返校开学做好准备。
2.思考“微课”的使用目的,提升利用效能。
许多教研组开发了自己的校本微课,扩展了学习内容,积累了教学资源,值得学习推广。但是,“微课”的目的是什么?容量多少合适?如何使用效果更好?需要统一认识。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微课”是某些知识的归纳,应该让学生在课后可以选择性回看复学,拾遗补缺,不能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
3.提高试卷讲评课效率的整体设计。
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复习课占比将更大。要加强复习课的设计,注重知识梳理、能力迁移,强调思维和表达输出的完整,提高复习课的效率,避免课堂变成简单的讲题,以“题海”漫灌学生学习时间。
4.提升教师课堂趣味,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注重思考教学组织形式是不是不符合学生特点、教学内容会否激发学生兴趣,以课堂趣味性达到较好教学效果。
5.关注跟踪学习困难学生
上课能关注到学困生,多请这些学生在互动区发言,和这些同学连麦交流。对上课签到缺席的同学,要课后及时联系,排摸情况。班主任为推进特殊学生教育引导,可以开展到校面谈的方式。
6.关于腾讯课堂学生上台回答问题有时候其他同学听不见的问题,建议教师充分利用举手和讨论区增加组合互动,让所有人看得见,保证其他学生的听课质量。
7.老师们普遍近期考试多,会议多,建议讲究效率。
8.建议老师们尤其青年教师线上教学期间多观课、多反思、多改进。
附2020010学生干部例会反馈:
关于线上教学
1.挂机现象依旧存在;
2.建议教师共享屏幕的同时不要打开举手功能,否则视频声音听不见;
3.作业存在迟交现象;
4.家里有其他孩子同时在上课导致上课周围环境嘈杂;
5.班主任以电子奖状形式表彰线上学习优秀团队和优秀学生激励学生。
关于线下复课,团委与学生共享交流了《线下复课:积极调试,主动成长第一人》关于“十条建议”其中探讨最多的几条有:
1.春季流感多发,学生建议开学前是否能科普新冠肺炎与普通感冒的区别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2.复课后能否印制一些知识清单,弥补线上学习时有些笔记来不及记完整;
3.复课前教师可以问卷调查等形式排摸哪些章节内容需要线下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