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本周听课以“改进、提升”为主题,依托青苗计划,学校提供六节青年教师展示课,供全校教师学习研讨。
本周巡课总课时数285节,优秀课时数255节,良好课时数27节,中等课时数3节,差课时数0节。从年级分布来看,高一113节,高二113节,高三45节;从学科分布来看,所有学科全覆盖,46人被听课。从被听课教师年龄的分布来看,40岁以内的年轻教师227节,40岁以上的资深教师58节。
二、亮点
1.“青苗计划”六位青年教师汇报展示
各位展示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态度认真,充分展示了线上教学的优势。通过讨论区、连麦等形式与学生有效互动,大部分学科课堂节奏舒缓,注重教学时效性,重在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与掌握。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生活,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2. 教学方式有创新,多种形式进行探讨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和学生的互动中,不断探索新方法。除了利用以往腾讯课堂的举手区、答题卡、讨论区等功能外,教师们还利用腾讯会议开展小组讨论、利用QQ上传图片及时反馈解题情况、利用网络当堂查找资源。还有的教师使用摄像头直接演示教师做实验,与PPT有机结合等。老师们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使用越来越娴熟,并能熟练掌握多平台切换。
3.新老教师互补学习
资深教师和年轻教师通过相互听课,资深教师从年轻教师课堂上关于网课的“技术”,如各种课堂互动反馈形式;年轻教师从资深教师课堂上学到了知识传授的方法,相得益彰。
4.学科德育、学科素养、生态科技特色素养渗透越来越显现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渗透学科德育、学科素养、生态素养的意图明显。部分老师的课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融入“抗疫”元素的背景、当代新科技情境和小制作等,富有时代气息,同时渗透学科德育和学科核心素养。
5.习题讲评课有所改进
在复习讲评时,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频繁互动和当堂变式训练,找出同类题目的共性,从而总结出一类题目的解法,注重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指导,效果较好。
二、存在问题
1.教师还是有一言堂现象。还有部分老师教学准备不够充分、教学节奏偏快,与学生互动不够的现象存在。
2.部分学生连麦还是有问题,回音大,声音轻等。
3.对于人数多的班级,如何管理讨论区有待探讨。
4.学生挂机现象依然存在。
5.学科教师参与线下面谈不够。
三、改进建议
1.精细备课,考虑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放慢节奏,重点内容重点突破,舍得花时间,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作业讲评也不要老师一讲到底,有学生的参与效果会更好;
2.备课组统一的备课建议结合学情融入每位老师个性化的处理;
3.因课施教。比如语文写作课可以留在课后进行,线上课堂多进行范文的点评指导;
4.课后教师要加强与特殊学生的跟踪,加强与家长、学生的沟通;
5.学科教师作为首遇责任者要主动参与到校面谈学生的机会;
6.复课在即,做好各年级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过渡与衔接,每位老师反思线上教学问题和后续教学查漏补缺工作。
附20200420学生干部例会反馈:
1.腾讯课堂的签到界面和答题卡界面有些同学设备上看不到,建议老师可以通过讨论区来弥补。
2.建议老师尽量不用分享屏幕功能:
①学生可以看到老师屏幕的一些广告弹窗;
②学生做选择题时,可以直接看到其他同学选择的概率,影响自我判断;
③视频播放声音会与教师授课声音互相干扰,杂音大;
3.部分教师没有开回放功能,学生无法根据需要课后进行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