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虽是小雨淅沥,但这丝毫未能减弱我校生态学科创新素养培育基地2015级和2016级学员前往崇明东滩湿地观鸟的热情。
在此之前,学员们经过了“鸟类的观察与识别”、“鸟类与环境的关系”、“鸟类的调查方法”、“标本馆鸟类的识别和解说”、“如何做课题”及“湿地知识介绍”等专题课程的学习。此次考察活动是课堂“湿地生态基础”和“鸟类观察”的课外延续,考察主题是“湿地调查”和“候鸟观察”。
学员们首先参观了生命映像等展厅,了解并认识本地的迁徙鸟类。随后,各小组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在小辅导员的指导下自主活动。学员们拿出望远镜认真观察,通过各种方式记录着鸟类的活动,有些学员将鸟类名称及发现地点认真写到记录手册上,有些学员则拿出素描本,寥寥几笔,就将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姿态勾勒出来,有些学员用相机拍下鸟类的精彩瞬间。同学们都各司其职,十分认真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各组的考察任务也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尽管一路风雨相随,但这未影响到观鸟效果,学员们见到了棕背伯劳的真颜;在草坪上觅食的白脸鹡鸰;空中飞翔的白鹭;在水中穿梭的白骨顶;河面翩翩起舞的鸿雁;在树梢观景的八哥以及在岸边单脚站立休息的黑天鹅等等。
一天的活动很快在雨中落下了帷幕,学员们在回程的车上丝毫不显疲倦,兴致勃勃,互相交流着自己发现的鸟类以及绘制的自然笔记。
此次考察活动不仅拓宽学员们的视野,近距离地观察鸟类,同时也让学员们深入了解鸟类,增强对鸟类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