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高三德育工作坊进行了关于学生手机成瘾的话题探讨。有着近30年班主任经验的沈雪平老师主讲了《学生嗜睡、老师焦虑》的案例,吴同学晚上痴迷于手机游戏,白天昏昏欲睡,他的父母对此毫无管控能力,沈老师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就此提出两个困惑:第一、学生手机成瘾的根源大多在家里,但是后期的反应往往在学校和他的学业上,面对社会上个别学生因为手机的过激行为,作为班主任老师还有哪些有效的作为来帮助改变学生?第二、教师该如何与对自己子女已经失望透顶的家长形成合力,重新唤起家长对子女的信心,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高三年级其他班主任分享了自己的类似经验和心得,陶老师谈到要找到孩子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史老师讲到要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增强自信心;吴老师介绍了老师及时把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机,及时鼓励学生让父母对孩子有信心;周老师指出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对家长提出一定的要求等等。心理老师姚以捷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手机成瘾的原因主要是吴同学希望通过手机游戏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崇拜,获得归属感,他用手机逃避现实和寻求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需求;同时,母亲的态度至关重要,应放平心态,重拾对孩子的关爱和信心。吴同学的自我效能感很低,学校老师们应该有耐心、从小事入手慢慢培养他喜欢被表扬的感觉。
最后,袁仁忠书记提纲挈领地指出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价值所在,面对手机成瘾这一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们应直面问题,改变学生、帮助家长。首先要告诉对方规则,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其次要落实关心学生、与他们建立感情;第三遇到紧急情况要现场控制局面、设身处地地打开对方心扉;建立支持系统,多方面求得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