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至8月3日,我校生态科技研究院的生态教育基地和环境科技基地的师生展开了为期四天的天目山野外综合考察活动。本次考察活动采用新老学员结合的方式,由2016级表现优秀的学员担任此次考察的小辅导。学员们分为三个小组:水质组、昆虫组、植物组。
出发前,针对“野外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昆虫捕捉与标本制作”、“自然环境水样采集与实验室分析”、“野外考察的准备”、“研究课题和考察报告撰写”等专题,分别讨论和交流了综合考察的学习体会和基本技能,为此次的野外考察,做好充足的准备。
7月31日早上出发,历时五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天目山考察的第一站:瑞晶石花洞,走进喀斯特地貌,在观察石幔、石瀑、石笋、石塔等奇特多样景观的同时,更惊叹于36000多朵奇异的国宝级“石花”;第二站考察目的地:西天目山,走进大树王国,漫步于大树参天的西天目登山步道,拍摄记录珍稀的保护植被,观察国内最大柳杉林的生长环境,惊叹于新老大树王的雄姿和野生银杏树的顽强生命力;第三站穿行在太湖源和神龙川幽静的山间林区,观察冰川遗迹和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识别和获取各种植物标本和中草药苗木,采集昆虫;第四站舟行于德清下诸湖湿地,感受湿地景态,观察珍稀鸟类--朱鹮、学习湿地植物的习性。
每天的活动结束后,学员们并未立即休息,水质组继续白天所采水样的检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昆虫组、植物组则将白天所见昆虫,植物进行统计并制作成标本,纪录,并通过查阅相关专业资料确定名称。最后,将自己一天的所见,所想,所感以考察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
四天里,同学们对天目山保护区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有了全面的认识,通过这样的野外考察,学员们走进自然,发现自然之美;以自然为师,提高生态素养。学员们亲历科学研究的过程,采集动植物标本,记录实验数据并完成考察日志。我们认为这个模式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能够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并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